冷风凄雨之中,一辆囚车被一众军卒押着缓缓的朝着归天台前行进。</p>
囚车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有学子和百姓跪于道路两边,神情哀痛,不停的呼唤着李知白的名字。</p>
一路行来,不断有人追着囚车沿路冒着风雨追跑,神情凄婉,全然不顾漫天冷雨。</p>
苍天当哭,所以才用了这一场冷雨,浇透了多少寒士们亦曾滚烫的心。</p>
出于名阀的杨恕祖,就因为足够高贵,便是龙煌台炸了,死了那么多人,还是照样能够安然无恙。</p>
可是出身寻常寒门的李知白,无论他被冠以诗谪仙也好,诗词大家也罢,也不管他的诗词已然普及到寻常百姓和妇孺都知晓的程度。</p>
大晋有语,凡井水处,皆颂李知白。</p>
颂的是李知白足以流芳千古的诗文,颂的是人们对这位寒士出身的诗词大家风骨的敬重。</p>
偏偏这大晋,门阀后人皆可包容,无论大罪滔天,却容不下一个万众寒民中走出的一个文学大家!</p>
这便是所谓的包罗千万气象的大晋!这便是所谓上位者的眼界和胸怀。</p>
可悲可叹!</p>
囚车吱呀,发出沉重的声响,仿佛地底无边的冤魂凄鬼不甘的叹息。</p>
李知白长身立于囚车之上,罪衣罪裙已然被冷雨打湿,脸上也满是雨水。</p>
他面容平静,任凭那些追着囚车的学子在他耳边凄凉的呼唤,却紧闭双眼,抬头向天,一语皆无。</p>
冷雨如瀑,打在他的脸上。</p>
而他却依旧高扬着头颅,似乎从来都不畏惧风雨的寒冷。</p>
身后万千学子尽匍匐,身前风雨凄凄断头路。</p>
囚车在行了最后一程之后,终于缓缓的停了下来。</p>
囚笼洞开,李知白微闭的双眼睁开,轻轻甩了下脸上的雨水,忽的抬眼朝着前方的离地不到一丈的木台看去。</p>
木台空荡,只有一个木桩台,木桩台的颜色,似乎又因为沾染血液的缘故,显得稍有些暗红。</p>
那里便是我断头之处么?</p>
李知白淡淡的想着,脸上竟闪过一丝微笑。</p>
有不甘,有凄凉,有不屑,亦有安宁和恬淡。</p>
终究是到了这一刻了。</p>
若是旁人,到了这里怕是早就面色死灰,成了一堆了。</p>
可是李知白却似乎比平时更加从容淡然,脸色虽苍白,但眼中却有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