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城边境 营帐内,白发老者一身铠甲,正襟危坐。 高个子将军进帐禀告:“主子,陆将军大败倭寇,军心大振,您是否亲自接见?” “不见!”太上皇直接拒绝,拿起羊皮纸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高将军不太理解:“主子,薛元帅处处打压陆将军,您若不见,众人还以为您看不上陆将军,即便他打了胜仗,三军也不会听他号令。” “想要出类拔萃,就要靠自己的本事完成,况且,陆堰代表皇上势力,我若帮助他,岂不惹人怀疑?” 他难道不想见自己的孙子?他比谁都想! 眼下还不到时候,若暴露身份,陆堰难免生出依附之心。 万一暴露圣祖太上皇有子嗣,只怕朝中大乱,儿子和孙子身陷囹圄。 此次大战倭寇,陆堰英勇非凡,以一敌百,所带领的后方士兵运用红衣大炮,将敌军炸得片甲不留。 首战大捷,年轻人容易生傲气,多年作战经验的太上皇深知,骄兵必败! 为了让孙子成为卓越将领,必须给予更多的磨砺锤炼,才能不断成长进步,长成独当一面的大将军。 “既然年轻人独领风骚,我这个老家伙就退居后线休养生息,传令下去,无事不得烦扰太上皇。” 皇帝派陆堰和薛元帅过来,就想夺他的权。 他无所谓呀,反正陆堰是他孙子,就让皇帝得瑟认为,他的权被夺走了呗! 太上皇传下旨令,军中将士纷纷议论。 “太上皇是多么不待见陆将军,多次求见被拒之门外,还下了这样一道旨意,摆明了跟陆将军视同水火。” “新上来的武状元,刚打了胜仗,就想越过太上皇,难怪太上皇不待见他。” “薛元帅都没资格面见太上皇,他凭什么呀?” 军队分为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太上皇为首的将领士兵,看太上皇眼色行事。 但陆堰打了胜仗,击退倭寇,他们也没有阴阳怪气发酸。 即便太上皇不待见陆堰,但人家击退倭寇是事实,况且太上皇有令,军中不准散播谣言,动摇军心,否则依法处置。 这些背后阴阳陆堰的人,多半是薛元帅手下。 薛元帅也是皇上的人,但他不擅长领兵打仗,屡屡被倭寇击退,若非太上皇御驾亲征,只怕倭寇会打进京城,北楚不保。 谁知新上任的武状元陆堰,竟然实力碾压薛元帅。 薛元帅不服,但凡揪住错处,不错过一次打压陆堰的机会。 陆堰之所以求见太上皇,而是因为薛元帅迟迟不肯拨兵。 倭寇败仗,被击退300里,陆堰认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趁着敌军军心涣散,疲惫不堪之际,应当集中兵力,大举进攻,不能给敌人一丝喘息机会。 薛元帅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敌退300里,是缓兵之计,若大举进攻,定会中计。 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陆堰官职低,不得不谨遵帅令。 生怕敌军得以喘息,他多次求见太上皇下令,允许他追击倭寇。 可太上皇迟迟不见,陆堰有些蒙圈,沈梨的猜测到底是不是真的? 若太上皇真是爷爷,为何拒绝相见?难道他怕暴露身份。 可军事为重,拒绝相见岂非延误军情。 薛元帅不给发兵,太上皇拒绝相见,陆堰急得团团转,他想尽快结束战争,让倭寇投降,娘子即将生产,他要赶在生产之前大捷而归! …… 沈梨玩过皮影戏,又教弟弟背书,闲来无事时和姜宝儿唠唠嗑。 半个月后,沈大托了许多关系,终于将小瓜送进国子监。 为表庆祝,他邀请同僚喝酒,酒过三巡之时,同僚们打趣。 “沈大人,听说你家夫人来了京城,不知可否让我家夫人邀请赏花饮茶?” 沈大是朝廷新贵,女婿新科武状元,如今带兵打仗首战告捷,女儿上京城二品诰命夫人,手握粮仓,商铺,钱粮无数! 逮到机会,自然要好好巴结! 沈大脸红光光的,闻言,醉醺醺道:“我家夫人何时来到京城?”他打了个酒嗝,猛拍桌子咬牙切齿:“那个贱人早在逃荒之前饿死了,休要提她!” 同僚们面面相觑,埋头嘀咕:“沈大人的夫人早死了,那京城来的是谁?” “听说是他亲家。” “啊,原来我闹了个大乌龙,那不是他家夫人,是亲家母,哎呦呦,都怪我误会了!” “不过沈大人也奇怪,为何提起自家夫人咬牙切齿,一副恨不得撕吃了她的模样。” “要不?我来套套话?” 沈大虽然醉酒,但嘴巴很严,无论人家怎么套话,一口咬定自家夫人逃荒时饿死了。 没八卦到想要的信息,同僚们心里发痒,同时疑惑,沈大人真是奇怪,夫人饿死了应该心疼痛哭,为何恨得咬牙切齿? 这其中到底有何猫腻? 流言猜测人云亦云,这话传进刘太师耳朵里时,他不屑冷嗤,“绿帽子王而已,咬牙切齿就对了。” 某日早朝,沈大发现,同僚们看他的眼神充满同情,也有人摇头叹息,有人出言安慰。 “沈大人呀,想要生活过的去,那啥那啥那啥绿,这人呐,就得往前看,我看你那亲家母不错,你就凑合凑合跟她过呗!” “去你的!”沈大吹胡子瞪眼:“我是那种人吗?大老爷们别乱嚼舌根,好好为陛下办实事。” 他就知道,这群八公和长舌妇一样,就爱背后嚼人舌根子。 又八卦起他和亲家母的事了。 他知礼义廉耻行孝悌忠信,身正清明,绝不罔顾伦理,违背道德底线,自从亲家母来了后,为了避嫌,他搬到了别院居住。 这群长舌老头还敢八卦他? 真是闲的没事干! 得想法子治治他们! 早朝上,沈大提议,京城官员藏污纳垢,贪污受贿屡禁不止,应当严查,抄上来的银两充入国库。 皇帝正愁国库空虚,沈大出了个妙招,当即拍案同意! 一众大臣恨沈大净出馊主意,一边又不得不巴结,生怕方大同查了他们。 京城谁不知道,监察御史方大同是沈大的弟子,虽是新人,却深受陛下信任,况且方大同只听沈大的。 面对指责的大臣,沈大直面硬刚:“谁舌头长,就先查谁,尤其背后乱嚼舌根子的人。” 众大臣赶紧捂嘴,怪不得沈大出馊主意,原来恼羞成怒了! 他和亲家母绝对有一腿! 欲盖弥彰,解释就是掩饰,恼怒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