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根本无法辩解。</p>
一夜之间,曾经人人称赞的东昌知府杨建树,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臣!</p>
他就算再为了百姓好,也不能这样杀了他们的家人啊!</p>
更何况,这样的洪灾,要多久他们才能缓过来!</p>
原本一些家中虽然不是很有钱,但起码过得吃穿不愁的家庭,纷纷变成了一文钱也拿不出来的乞丐。</p>
他们又得从头奋斗,又得重新挣钱,稳固的生活被毁于一旦,他们怎么能不恨呢?</p>
但朱桢还是带领大家开始种桑养蚕了。</p>
毕竟,这田地被淹了,今年大家全都要绝收,没有了挣钱的营生,那还怎么办。</p>
这漫山遍野的桑树总不能就这样留着浪费,朱桢教导大家重新开始种桑养蚕,接触丝绸产业,甚至还给他们找了新的中间商。</p>
那就是沈万三的万三商会!</p>
万三商会全国各地都有,朱桢一封信让沈万三的人赶来,接手了这里以后所有的丝绸生意,还保证全部按照正常价格收购,绝对不会压价。</p>
这样,他才放心的离开。</p>
今年的百姓应该不会像往年洪水灾难后那般艰难了吧?</p>
知府被抓,通判被斩,这东昌知府府衙基本上也没什么领头人了,朱桢记得松山县的李县令,清正廉明,廉洁奉公,于是提拔他暂代知府一职,待朝廷派人下来之前,让他管理好东昌。</p>
县令直接连跳好几级,晋升知府,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机遇,李县令感动的几乎要三跪九叩。</p>
他也知道朱桢的意思,平常来说,县令是不可能直接升任知府的,这跨度太大了。</p>
但是,别忘了朱桢还要去兖州一趟,等他返回应天府最少要两个月后,等新人再到达东昌,只怕又得两三个月。</p>
这样一来李县令就担任了知府几乎小半年的时间,老朱那个人,恨不得一个人拆成两个用,再加上如今人才不够。</p>
只要这几个月里,这位李县令表现得足够好,说不定直接就让他继任知府了。</p>
毕竟东昌是个贫瘠的地方,也没多少人愿意来。</p>
这是天大的机遇,李县令感激涕零。</p>
三日后。</p>
朱桢离开之时,城内百姓夹道欢送,泪流满面,掷果盈车,挽留数十里。</p>
甚至,王晋带头,为朱桢送来了万民伞!</p>
要知道,万民伞一般只有百姓十分爱重的官员身上才会出现!</p>
那些官员无一不是为了百姓风险多年,才有可能收到。</p>
而朱桢只是来救灾罢了,并不是此地常驻官员,居然能收到万民伞!</p>
而且,还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个万民伞!</p>
这背后的意义,可想而知!</p>
王晋面带笑容,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走到了朱桢的前面,他手里拿着一把有些破烂的伞,上面写满了百姓的名字。</p>
朱桢头一次收起了懒散的心态,把万民伞拿到手中,心里有些不是滋味。</p>
他只是来救灾罢了,从未想过,自己会收到如此正式的礼物!</p>
这不是一把伞,这是民意,是众望所归,承载着所有的情感和正义,此刻这一把伞,比玄铁城门还要沉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