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原因,那他们又如何去防范! 岂不是又要眼睁睁看着到时候这场爆炸再次发生?</p>
两万多人死在了这场爆炸之中,这简直比每年的天灾造成的伤亡还要多得多!</p>
这数字太大了,老朱无法接受。</p>
“老六,就没有一点儿结果吗?我们若是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只能等着到时候爆炸再次发生?”</p>
朱元璋闭了闭眼眸,痛心疾首的追问。</p>
方才朱桢描述的画面里,死者如同泥沙一般俱下的画面,不住的在他脑海中回放,让他的心口痛的,连呼吸都隐隐作痛。</p>
朱标眼眶里满是红血丝,他本就是仁善温和之人,得知这样的大灾难,整个人已经共情到了极点。</p>
死了这么……这么多人啊!</p>
那不是一个数字,是一条条人命!</p>
这不是死了两万人,而是死亡在那一瞬间发生了两万次!</p>
他无法想象,这犹如人间炼狱一般的情况,后来又要多少年才能修补人心当中的伤痛和恐惧。</p>
又要多少年才能将现场恢复如初?</p>
朱桢沉思,“虽然具体原因不知,但后世的学者大约有几个猜测,当时已经是明朝末年,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义军频起,有学者认为或许是敌军故意放了火,然后引爆王恭厂造成人们对天启帝的怨恨。”</p>
朱标瞪大眼睛,“不可能,我不相信会有大明的子民这样狠心,引爆王恭厂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他们就算是义军,也不应该这样做!”</p>
义军自然是为民起义的,而这件事当中死伤最多的当然肯定也是平民!</p>
朱元璋沉着脸,“这可不好说,这些所谓的义军又有多少是真心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权利,才起义的?”</p>
朱标哑口无言。</p>
朱桢颔首,“这只是其中一种猜测,还有别的猜测,有些猜测是地动、陨石,或者其他天灾,导致王恭厂火药被引爆,但这些猜测都没有证据作证。”</p>
不过朱桢倒是不太相信地震或者陨石导致的爆炸这个猜测,若真是这样的天灾,那么在场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后世也不可能没有记载。</p>
朱元璋低头,“若真是这种原因,那我们又该如何防范?”</p>
天灾焉能人力阻止?</p>
朱元璋登位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感到这般无力。</p>
朱桢见他们两人被震撼和痛苦打击的眼神都暗了,于是立刻安抚。</p>
“父皇,大哥,其实这些都只是比较偏门的猜测,最主流的猜测是儿臣比较认同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为,是王恭厂的工匠们制造火药之时,不慎失误才导致发生大爆炸。”</p>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都说得通了。</p>
知道工匠失误的人肯定是距离爆炸最近之人,而除了他附近的几个人,恐怕都没有人知道。</p>
所以也就不可能调查的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