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多次沉淀,过滤,这个时候,溶液已经越来越清澈。</p>
所有人看着都这个重复浑浊,变清澈,浑浊,变清澈的过程,顿感神奇,惊叹声此起彼伏。</p>
朱桢指了指水,对大家说道,“现在可以熬了,就跟平常大家熬盐的步骤是一样的,在锅中熬煮。”</p>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溶液倒入锅中,然后加火开始熬煮,经过一段时间的熬煮之后,盐开始析出。</p>
等到水分完全蒸干,锅中只剩下精盐。</p>
朱标惊呼道,“老六,这就是精盐吗?”</p>
朱桢点头,“没错,这就是精盐,你们看,是不是这么一比,那粗盐根本不算什么好东西。”</p>
朱标伸手轻柔的抓了一小把,那精盐细腻,像沙子一般柔软,却又洁白如玉。</p>
他又轻轻捻了一点放入口中,丝毫不见苦涩之味。</p>
他惊叹不已,“这盐果然一点苦味也没有,不愧是精盐,这比皇宫里的贡盐都要好上无数倍!”</p>
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洁白细腻的盐!</p>
旁边的盐户们也看呆了。</p>
原来这便是精盐,只是一眼看上去,便感觉到了与众不同。</p>
与粗盐相比,竟然看出来了几分高贵。</p>
朱桢教授以后,大家纷纷都学会了,然后朱标重新选了一批人,让他们负责这精盐的生产。</p>
同时告诉他们,这会是大明第一批精盐,他们都与有荣焉,干劲十足。</p>
正好因为晒盐法的推广,人力松懈了下来。</p>
等把晒盐法和精盐法都教授下去,朱桢这次来盐城的目的总算是达成了。</p>
等到这一批人熟练了,他们就要负责去教会盐城所有的盐场。</p>
朱桢低头思索,除了这江淮,应该给全国各地都推广一下,或许可以将这件事写在报纸上,成为下一次报纸的主题……</p>
他是闲下来了,无事一身轻。</p>
但朱标还得各种擦屁股,寻找新的管事和兵丁,同时命令盐城彻查,所有的管事和兵丁,一旦发现相似行为,通通就地斩立决!</p>
一时之间,盐城上下人人自危,哪怕没什么问题的管事们,也语言动作温和了不少,生怕自己被算上。</p>
蒋瓛着手调查海带和私盐的事情。</p>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p>
这海带跟私盐还真有点关系。</p>
这海带确实是从港口的某一艘货船掉下来的,但这货船并没有去过扶桑,只是顺着两广边境绕了一圈罢了。</p>
海带出现在它船上,主要是这个货船跟一艘去过扶桑的商船接触过,这海带或许也是那商船遗落在货船上的,货船又掉在了这里。</p>
最让蒋瓛震惊的是,这货船居然跟蓝玉有点关系。</p>
他立刻把调查结果呈递给了朱标和朱桢。</p>
朱标一看,脸色都变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