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大军的军力抽调安排,明眼人一看就有猫腻。</p>
10万大军从西山大营各营分别调取2万精兵,从禁卫军里面抽到了2万铁甲重骑。</p>
但首领却只派了一个镇西伯,其他三位伯爷都排除在外,明摆着是不想让定国候的三位嫡系再立军功,而是力推镇西伯李非上位。</p>
这场战争最合适的主将本来是镇南伯韩师道,他精通南方水师作战。可皇上和杨阁老为了削弱定国候的势力,培养自己的嫡系,硬是派了不熟悉军务的杨元宝和不熟悉江南的镇西伯前往。</p>
在太平年间,战功是很难取得的,很多时候只要发生了战争,勋贵家族都是争先恐后地请求前往参战,甚至到了走关系的程度,大夏国现在就是如此!</p>
到了南方,让人感到十分诡异的事情是,侯爷的两支嫡系部队都基本上全军覆没,而镇西侯的军队因为压后分毫未损。</p>
杨监军在军情文书中对侯爷失利大加指责,而对镇西伯李非的军队分毫未损大加赞扬,建议朝廷对其加以重用。</p>
军队都回来了一个多月,但还迟迟没有进行封赏和庆功,看样子这件事情非议较大,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p>
有的官员说是对定国侯的封赏有人持有异议,认为其战败后追封国公有失公允。也有传言说是因为需要封赏和抚恤的将士太多,朝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来。</p>
还有一种说法是定国侯失败有点蹊跷,是朝廷和内阁命令他冒险进攻,才导致大军失败的。</p>
终于,这份封赏名单最后还是出来了,定国侯的封赏没变,追封其为定国公,荫其子;杨元宝升任兵部左侍郎;李非升任镇西侯,食千户,他依靠皇上和阁老的支持,走在了其他三位伯爷的前面。</p>
其他众将士均有丰厚的奖赏,打破了朝廷无银的谣言。</p>
赵国公府二房的大公子也得到了封赏,被封为四等将军,千夫长,比本来应该封为一等子爵的爵位高了一级,也算是兵部对其花了三万两银子的一种聊胜于无的补偿!</p>
据东府里面传来的消息,赵二爷气得在府中直接骂娘,一天都没有吃东西,还打破了好几个珍贵的瓷瓶,但最后也只能不停地叹息,苦水往肚子里面咽!</p>
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三皇子那边,杨监军、镇西伯坐在左左上首,不少新晋军官围坐四周,还有一些朝廷官员,兵部的几位员外郎也在座。他们这边人员最多,高谈阔论,笑语盈盈,风光无二。</p>
二皇子那边,只有可怜的几位皇室宗亲,朝廷官员和士林贤达作陪,可以说他成了最没有存在感的成年皇子。</p>
赵辰坐在一个角落里面,看着眼前的情况感觉挺无聊的,自己这个定国侯的世子竟然无人问津,可见世态炎凉。如果定国侯在的话,这里的将领们多要昂其鼻息!</p>
赵辰倒了一杯桃花酒,慢慢地品着。这个酒度数较高,估计有二十度左右,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高度酒了,但喝在赵辰的口子,感觉都要淡出鸟来了。</p>
这个时候镇北侯牛天机向他招手,示意他过去太子那边。</p>
赵辰无奈,只好拿着酒杯过去敬酒。到了太子那一桌,他躬身施礼道:“微臣敬太子殿下一杯!”</p>
太子殿下李珣看了一眼赵辰,既没有站起来,也没有端起酒杯,坐在那里淡淡地道:“世子不用客气,我不胜酒力,你自己喝吧!”</p>
赵辰一听表情微微一凝,刚才他还看到太子李珣在和几位伯爷推杯换盏,不亦乐乎。到了自己这里就成了不胜酒力,明显是看不起人啊。</p>
太子还不是看到定国公死了,自己又是京城有名的身子骨羸弱的世子,没有了利用价值吗?呵呵,真是狗眼看人低啊!</p>
赵辰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转而告罪一声离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