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明湘白了他一眼,“不用什么,你不累,你大哥不累啊。”
被提及的阮启智茫然地抬起头,憨笑着,“小姑,别担心我,我不累。”只要让他呆在家里,干活一点问题也没有。
阮启刚给了她一个‘你看到了吧’的表情。
阮明湘看出来了,她这大侄子是个恋家的人,只要让他呆在家,啥活都能干,“行叭,随你们忙吧。”
稍晚,她爹不仅将石磨炉子等物带了回来,还带回来了三四斤骨头。
“这些骨头是你大表哥给的,还说以后我们家要做吃食买卖要用到的骨头他们包了。”
骨头三四文钱一斤,不值什么钱。虽然价格低,但因为骨头上的肉熊掌都是剔得干干净净的,在人们看来,一点吃头都没有,也没什么人买,通常都是被他们当成搭头给了大客人或者熟客了。
听说他们要做吃食买卖,何家几位表哥还挺高兴的,一些忙他们能帮则帮。
“对了,得知你有意在西街摆摊卖吃食,你大壮表哥还说会帮我们留意摊位的。”
“太好了,改天得好好谢谢表哥他们。”
万事俱备,阮明湘精神一震,打算试试身手。
说干就干,阮明湘打开家中储米的柜子,取了一些江米和灿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清洗过后浸泡在木桶里。
这是做河粉的配比,肠粉呢,需要更柔韧更劲道一些,需要加入一些淀粉玉米粉之类的。
接着,她去炖骨头汤去了,这汤粉要做得好吃,汤是关键,骨头焯水下锅后,阮明湘将自己买来的以及收集到的香料调料拿了出来,按比例配置调料包。她收集到的香料不那么齐乎,还差了一两味,她只能找替代品。
草果三枚、石菖蒲一株、八角一整颗、香叶、姜块……
她将香料包整个放进炖着骨头的大锅里时,等大火将锅里的水烧开后,便改成小火慢炖。
阮启刚兄弟二人吃罢了饭,便去了后院忙活建窑烧炭的事。
阮家后院地方不小,建窑建的是泥窑,只需要和泥,如今后院有地方有泥,井里有水,就前前后后地忙碌而已,连门都不需要出。
说起阮家的这口井,算是甜水村里为数不多的八、九口井之一。
井,在古代,也不是每一户人家都能拥有得起的。
甜水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都是沿河而置,溪流发达,吃水并不困难,好多人家都是直接到河边溪边挑水吃的。
可他们这里有一点不好,就是春夏之季雨水多,这雨一下,河里小溪的水就会因变黄,这时的河水溪水里的泥沙量太大了,吃不得。这时水井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阮家这口井还是阮老太嫁进来的第三年花钱请人打的。
打井前,河水吃不了的时候,他们阮家都是去别人家的水井挑的水,远还不说,还会被人说嘴。
阮老爹没成亲前老阮家在村东头,分家后阮老爹他们住村西。村东头那口井老阮家是给了钱,但住村西的阮老爹不可能再到村东头去挑水,太远了。阮老爹和人打了招呼后,便去最近的井挑水吃。
但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因为那些打好的井,好些个都是几户人家一起出资的。出资的时候阮老爹没成家也没分家,自然不可能拿钱的。尽管阮老爹和人打了招呼,有些嘴碎的,看到阮老爹去挑水吃,可不得说闲话嘛。
阮老太一气之下,就咬牙把井给打了。而且还是打在院子里,如今大门一关,谁也别想进来。
阮明湘只觉得家里这口井打得好,用水太方便了。
傍晚的时候,大骨汤已经熬好了。汤色清亮,因为她这锅汤用的香料好多都是大料,那香味自厨房而出,家里的孩子今儿个都没出门玩耍,如今一个个就呆在院子里玩儿,不时地朝厨房探头,然后深呼吸一下,陶醉在这浓郁的香味里。
这香味甚至飘出了院子,引得路过的村民驻足。加上阮启刚他们下午建窑烧炭,后院里不时有一股股浓烟冒出,动静不小。自然引起物议。
“阮家在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不知道哎,听说他们早上吃了饺子。”
“上午吃饺子可以理解,毕竟阮秀才难得回家一趟,可阮秀才都走了,他们下午还做好吃的?阮家这是发财了?”
“这倒没有,听说他们家打算做点吃食的买卖,所以在折腾吧。”
“做吃食买卖啊,闻着倒是挺香的,就是不知道价格贵不贵。”要是不贵的话可以买点来尝尝。说话的人咂巴着嘴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