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倓来说,无论是解决东线的敌人,还是解决西线的敌人,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兵力动员! 兵力动员和国库充盈是一个概念,他们背后都是一套完整的、健康的、可持续的体系。 否则根本达不到国库充盈和强大的兵力动员。 兵力动员的本质就是重新调整基层,也就是李倓现在去益州的目的。 只要过几年大唐能像唐初那样大规模持续爆兵,史思明只有死路一条,吐蕃人回高原也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和大食人在西域争霸,也不在话下。 至于现在? 东线危机,西线危机,看似都是危机,其实稳如狗。 例如三月二十九日,在达扎路恭提裤子一边哭一边跑路的时候,远在陇右的吐蕃主帅尚结息终于接到了达扎路恭的信。 只不过这封信,不是达扎路恭战败的,而是之前写的捷报。 莫问题啦,西南唐军已经被我干掉了,陇右肯定已经做好调兵增援剑南道的准备。 大相您就放开手脚跟王忠嗣那厮打吧! 尚结息本身已经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就屯兵在大莫门和石堡城一带,但他遇到了问题。 在尚结息准备跟王忠嗣开战的时候,逻些城的赤德祖赞却给他下达了驻兵不要轻举妄动的命令。 赤德祖赞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是现在两线作战,名义上看陇右是主力大军,实际上关键局面在西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吐蕃在西南废掉益州,大唐必然会不顾一切调兵到益州。 因为这关乎到关中是否会沦为前线的问题。 益州一旦丢失,吐蕃人势力大增,肯定会在将来想办法北上。 就算吐蕃人不北上,以益州的富饶,吐蕃不仅兵源大增,财力也大增,将会有更雄厚的资本与大唐一决高下。 而此时的益州,是空虚的。 在吐蕃人看来,这个局面实在太好理解了。 就打益州,打下益州,打出一个大缺口,逼迫大唐调兵。 然后等待史思明。 如此好的局面! 你尚结息急什么急! 你急着想立功,我能理解,但你得顾全大局啊! 尚结息被赤德祖赞的命令搞得暴跳如雷,却不敢反抗。 他只能将大军驻扎在石堡城和大莫门城,等待时机。 每天听到斥候汇报王忠嗣的城池已经多高了,尚结息就心急如焚。 他的弟弟尚结赞对他说:“您是大蕃的大相,是前线最高统帅,您更应该沉住气。” “你懂什么!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尚结息冷声道,“如果让唐军在石堡城周围修筑了三座城池起来,大莫门城将随时可能遭受唐军威胁!赞普昏聩,被小人迷惑!” 兄弟二人还因为此事争论过。 而现在,达扎路恭的捷报传来了! 尚结息喜出望外! 为了争取时间,抓住战机,他没有给逻些城上报,当天就下达了发兵的命令。 三月三十日清晨,正在湟中查阅军备的王忠嗣突然接到了消息。 “尚书,吐蕃人发兵了!至少十万以上!” “传令定戎城、宁边城、镇边城三城守备,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出城迎战!” “是!” “命廓州一万兵马出城驻扎,从南面威慑吐蕃主力!” “是!” “鄯城、湟水两城各调二万和三万兵马到此!” “是!” 经过王忠嗣一年的整改,此时的陇右,已经不是一年前守备空虚的陇右。 陇右现在总兵力高达十五万。 在陇右都护府的核心地带,也就是鄯州,就驻扎了十一万兵马。 其中在石堡城新修建的三座城池,各有两万兵马。 鄯城有两万兵马,湟水有两万兵马。 而且安禄山叛乱后,陇右军马调度脱离了安禄山的管辖,陇右现在有军马两万匹。 并且王忠嗣在正月,又从甘州(张掖)的山丹马场调度三万匹战马。 吐蕃人之所以等剑南道战报,也是因为他们知道王忠嗣不好对付。 更何况这一年时间里,王忠嗣和哥舒翰都在陇右。 午时,高原上的阳光没有任何遮挡地倾泻而下,洒落在被新绿铺满的草地上。 远方的群山仿佛笼罩在一层层光晕之中,山后面的层云就像一朵又一朵大的蘑菇,在山体上投下大片阴影。 在这里,隐约能够眺望到远处的祁连山脉。 但这一带与被祁连山脉滋养的河西走廊不同,这里是被湟水供养着。 河湟一带也是水草丰美之地,更是农业兴盛之地。 大战即将开始,牧民们也着手将牛羊驱赶到鄯城去避难。 那些拿着曲辕犁,刚准备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们,也纷纷回家,带着自己的家人,往城里赶去。 至于在鄯城与湟水城附近的唐军军营,则开始集结大量兵马。 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骑兵们率先出发,赶往刚刚兴建的湟中。 后面的步兵也在军官们的整理下,快速发兵。 旌旗在风中飘舞如云,长长的队伍如龙一样在这片谷地中前进。 到了四月初一清晨,位于石堡城东北面的定戎城城头的守卫,突然看到前面绿地上,出现了一片黑色的轮廓。 那片黑色的轮廓快速在草地上流淌,朝这边流淌过来。 很快,轮廓清晰了。 是吐蕃人,吐蕃人的兵马一眼望不到尽头,就像源源不断的河水。 定戎城城头钟声响起。 守备开始登上城头。 不仅仅是定戎城,吐蕃大军一部分进入定戎城附近,一部分则到宁边城、镇边城。 尚结息一口气将方圆百里的三座城池全部团团围住。 “封锁所有粮道,调令五路骑兵,每路各一千骑,去扫荡附近所有牧民、村民,将食物全部抢光,彻底断绝唐军粮草不急!” 尚结息随口下达着命令。 “我要逼迫王忠嗣立刻出兵!” “是!” 鄯城和湟水城距离湟中都不远,一个大约五十里的路,一个大约八十里的路。 在四月初二的时候,唐军主力也相继云集在湟中。 吐蕃实际动员兵力在十五万,唐军实际动员兵力在十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