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华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成为各个领域都想要的资源。】 【所以,如何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是现在的努力的目标。】 确实啊,想想后世人口如此之多,楼越建越高,用于耕作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 一座东部沿海城市,海边的土地曾经是一片滩涂,如今却种满了水稻。 !!!! 怎么做到的! 百姓们张大了嘴巴,海边的土地怎么能种粮食? 那里的地根本就寸草不生啊! “这就是后世种地也需要学习的原因吧。”有读书人叹为观止:“如果没有系统的去学习农事的知识,根本就 不可能在海边的土地上种水稻……” “真的了不起,难怪后世能够养得起这么多的人口!” “居然还能将海水淡化!那是不是干旱的时候就不会缺水了?”有人激动不已。 “你看仔细,只是淡化,并不是完全没没有咸味了!我想这个淡化的海水应该只能用来灌溉这些水稻吧。”另 一人严谨道。 各个朝廷:明白,要发展科技!要培养各样各业的人才,不能光读圣贤书,光是作诗也作不出粮食来! 重要是科学技术! 当然,不能和后世相比,但是慢慢地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好的。 这样的水稻将在全国推广1亿亩,每年的产量是300亿公斤。 300亿公斤可以养活8000万人口,袁先生说得斩钉截铁。 君臣们和百姓们都麻木了…… 300亿公斤,8000万人口…… 完全不敢想象啊。 有人看得蠢蠢欲动,也想要在海边的盐碱地种粮食。 一脸皱纹的老父亲阻止道:“你这样子胡乱的种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你不知道后世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可是!”男子咬牙:“如果不试试的话怎么知道呢?” “那也要看是怎么试!你看看后世都是使用那些飞机喷药,我们现在怎么学?根本就学不来!” “飞机什么的不行,可是试着种地总行吧。都不愿意去尝试的话,就算过几百年也不可能进步!” 老人叹息:“我只怕你最后也不过是白费功夫,你受的得了?”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的话,我也受不了。”男子目光坚定。 老人没再出声。 【超市,各类必需品的汇聚地。】 【人们在超市里购买最多的就是各类食品。】 【1万八千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而且不管每天吃什么,蔬菜总是少不了的。】 百姓们很高兴,超市算是后世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了! 永远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不管有多少人买,超市似乎永远不会缺货。 那一种丰盛富足,是百姓们最为渴望的。 君臣们也渴望,他们别说吃了,很多品种见都没见过! 西北某地区属于石质高寒山区,日照长,温差大,属于种植优质蔬菜的理想产地。 唯一的缺点就是降雨量的稀少。 于是当地政府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修建了一套水利提灌工程,引黄河水灌溉。 解决蔬菜缺水的问题。 更是利用地膜阻止水份蒸发,同时也在夜晚温差大的时候保证了适当的温度。 百姓们:就这什么地膜,他们就没办法弄出来。 而且后世的交通是真的很便利! 北方种的蔬菜可以供应到因夏季灾害频繁的南方,当北方气温降低不再合适种植蔬菜的时候,又变成了南方供应北方蔬菜! 还有什么冬暖式蔬菜大棚,里面的西红柿竟然已经可以采摘了。 清代。 “西红柿还没成熟呢,怎么就开始采摘了?” “等熟了再运输的话估计都烂了,他这个时候采摘刚刚合适,加上路上的时间,到达商户手就刚好成熟。” “我看我也要试试这是什么大棚。”有人跃跃欲试。 “你确定?”旁边的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看看那些结构,钢架,水泥什么的,你上哪找?没有钢架只有铁架,你弄这么多的铁就不怕被人告发你造反吗?” “那我就不用铁,用木头,竹子来代替。” “那上面那块棚呢?” “先拿稻草和粗布试试!”那人咬牙道:“一年可以种三季呢!你不眼馋?” “……”眼馋是眼馋,但前期可是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作为实验,还不一定成功。 “反正我要试试。”那人说道:“而且……” “而且什么?” “……”他却没在说话,而且,他希望能够给这个国家注入一丝的活力,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大清会不会变成天幕里的荷兰一样呢? 有了这么多的钱,钱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那样,到后期能不能避免那些屈辱的事情? 他们的孩子,不要变成老鼠…… 明朝。 朱元璋皱眉:“这是什么果子,居然是蔬菜?不知道味道如何?” 朱标:“父皇,这应该是从外面传过来的。” “嗯。”朱元璋点点头:“以后这些传进来的种子果子之类的,一定要弄清楚是做什么的。可不能把像罂粟那样的东西混进来。” 朱标表示明白。 明万历之后。 有人一拍大腿:“哎呀!这不是从番邦传来的洋柿子吗!没想到居然是蔬菜!” 然后一叠声喊道:“快快快,看看那洋柿子结果了没有?成熟了的话给我炒了,我要尝尝这是什么味道的。” 精明的商人立即开始高价回收洋柿子苗,先让一些农人试着种,看看这个果子好不好吃。 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 看后世人的种植,这个洋柿子肯定是好吃的! 明之前的朝代:…… 不认识,不知道…… 但是后世的温室大棚的技术实在令他们眼红。 “新型的大棚温室,12亩只需要一个科技人员就能管理!”诸葛亮不断地赞叹。 “没有土就能种植?这是何道理?”刘备不解。 “所以这就是农事需要念更多书的原因吧,如果没有知识,那也没办法做成这样。”诸葛亮都想办个农业大学 了,但是知识回来传授? 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 “后世人真的太幸福了!光是这些大棚生产的蔬菜年产量居然超45亿公斤!!多么不可思议的产量啊!” “是啊,如果我们也能有这么一半的产量就好了。” “想多了……” 百姓们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