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两位太妃的恭维声连绵不绝,后头却是寂静无声,后宫中的女人,每个阶段总有每个阶段的活法,总之都是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 而阿朝不用如同前面几位太妃一般,费尽心力讨好自己的主母,所具有的底气,也绝对不是自己的小脾气和秦皇后的宽仁。 而是她头顶有片天,哪怕这片天将自己送进了四方红墙,还有可能将自己砸到,更是不大亲近,但毋庸置疑,这片天庇护了自己,也庇护了整个苏家许多年。 就连前头正和手底下太妃炫耀着的太后娘娘,也借了两分苏国公的势。 阿朝当然晓得祖父病了,这回是父亲给她的信,全篇都是官话,叫她好好服侍陛下,恭肃修身,最后才提了一句苏国公这几日身子不大好,叫她不用忧心。 即便没有明言,但只要和母亲的信联合起来看,就晓得父亲的言外之意她们苏家的天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塌了,催她抓紧怀一个皇子。 苏世子这个人,有些自负不假,但也不是看不清现实,就最近几日世家的情形,就像是一道道巴掌扇在他脸上。 与此同时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苏家真地离不开苏国公,如果迟早有那么一天,那苏家也一定要先有一个皇子。 只是现在小女儿成了皇妃,苏世子再也不能说重话。 除了苏国公病了,苏世子的其他意思,阿朝只当自己没领悟到,自动忽略,反正苏世子一直当她是个小痴呆。至于皇子,不过是应付应付皇帝的话,不是她想生就能生出来的。 退一万步说,皇帝没给她下药,阿朝也不想自己的崽崽,一出生就是个小工具人,被自己的爹爹防着。 想到苏国公的病和年纪,阿朝还是有些担心,除了害怕天塌,还有些别的,和母亲不一样,和苏世子更不一样,祖父虽然疏离了点,但在苏家的那么多年,并没有薄待她,更加没有“歧视”过她。 或许他什么都知道,但苏国公不是她的父母,她没理由怨他。 但苏世子没有多说祖父的病,阿朝就不能多问,对苏家是悲哀的事,但或许在皇帝那,就是喜事,阿朝只能悄默默在菩萨面前许了个祖父能早日康复的愿望。 这件事,除了阿朝和菩萨,没人晓得。 阿朝这才感悟到,表面上装糊涂去骗别人,和心里装糊涂骗自己,是两码事。 思绪回笼,似是感觉到什么,阿朝下意识朝旁边看过去,就瞧见,秦皇后的视线正落在她身上。 “是不是觉得还有哪里不妥当?” 秦皇后声音很轻,但却十分稳重。 她以为阿朝刚刚蹙眉是因为有地方不妥当。 这回寿诞的布置,秦皇后是分配下去的,阿朝,谦淑妃和灵妃都领了一份。 “回娘娘,臣妾没瞧出不妥,觉得都好。”这是阿朝的真心话。 秦皇后微微颔首,瞧了眼四周,显然也是极为满意的,当然,她们满不满意都不重要,只要苏太后挑不出错就行了。 但秦皇后还是又夸了她一句。 “四周花卉盆栽,摆放地极为雅致,你是极聪慧的。” 阿朝:“。” 阿朝没想到,她还没恭维秦皇后呢,秦皇后就先开口夸赞她了。 这是秦皇后给她布置的作业,皇帝之前说要帮忙,但他太忙,若是还要为这事劳心,定然是要占用休息时间的。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阿朝就自己研究了几天。 说实在的,这布置她本人不大喜欢,但这种正式的宴会,她不能光顾着自己喜欢,得符合大众,以及太后太妃们的审美。 “看来以后可以多交给你一些事了。”秦皇后又补了句。 阿朝:“。” 阿朝晓得自己犯了“能者多劳”的大忌,不知为何,她总觉得秦皇后这句话是故意的,带了点狡黠。 前头的苏太后好像是逛累了,两位太妃赶紧伺候着她在前头的凉亭歇下。这两位太妃在先帝时不得宠,但生了张巧嘴,精明如苏太后,也逃不过爱听人拍马屁。 显然,比起和有些碍眼的儿媳妇,以及闷葫芦小侄女说话,两位太妃才更加称心,阿朝乐得当陪衬。 秦皇后和宸妃娘娘都不是个体力好的,苏太后在前面歇下了,又不缺人伺候,阿朝就和秦皇后在后面的长廊上稍坐坐。 有人奉上茶后,阿朝就瞧着别处看风景。 归德台是唯一一个元德帝在位时修建的,算不上多么的奢华,但胜在有心,往日,也只有皇帝自己的生辰摆在这儿。 “前些日子你母亲病了,现下可好些了?”秦皇后先开口道。 阿朝想起来,这事秦皇后知道,还送了些补品。 至于秦皇后为什么知道,当然是传信的人故意说的。 “谢娘娘挂怀,母亲已经好多了。” 阿朝维持着自己闷葫芦的人设,秦皇后问一句,她便答一句,实则,她们两人也鲜少有独处的时候,更没有外面传言一般离谱,只要一见面,就要互掐。 就算有一天要互掐,那也绝对不可能是因为皇帝。 只是今日,秦皇后好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真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要阿朝闲聊,宋姑姑和碧桃都是糊涂,只因秦皇后性子寡淡,平日里众多嫔妃请安时,多也是少言。 “本宫在家中时是长姐,底下弟弟妹妹许多,后来的,本宫也记不全本宫记得,你在家里好像是最小的一个,但你性子谦逊,上头应该有个厉害的姐姐。” 阿朝也不晓得,秦皇后是哪里得出的结论,但显然,她猜对了,二姐姐确实是个厉害的。但她也没有秦皇后说得那般“谦逊”,她对上二姐姐,还真没怂过。 平日里的东西,倘若在母亲那,阿朝不会争,但只要到她手上,谁也不能夺走,这是面子问题。 秦皇后毕竟和旁人不同,她现在表现的,虽然也不是太热络,但一字一句,阿朝已经从一开始的问一句答一句,变成了偶尔也能接着说上一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