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真的,官家,臣女陈条上所写俱是事实。” 说完墨兰才行了礼。 等做全了礼仪之后,这次官家给她赐了坐,墨兰也不推辞,行礼谢恩后就坦然地坐了下去。 官家一时没有言语,不知是在想什么。墨兰见此也就跟着保持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官家拿起手边的一摞纸,墨兰定睛一看,正是她呈上的陈条。 官家又将上面的内容看了一遍,然后温声对墨兰说: “若果真都是真的,你这是又立了大功。” 官家的声音很和蔼。 墨兰立刻就要站起来回话,官家却马上制止了她,示意她就坐着说。 于是墨兰坐在凳子上,看着官家的衣摆说: “官家,臣女或许有些许功劳,但官家的仁慈宽厚才是这功劳的基石。” 墨兰说得很认真,她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先不说这位官家是难得的好脾气,就是说先前番薯的事,他也都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来施政的,所以墨兰这一次才会这么干脆的直接把土豆和棉花献出来。 若这时当政的皇帝不是宋仁宗,墨兰是不会以直接暴露自己的方式,走官方途径来宣传番薯和土豆以及棉花的。 因为这实在是一位仁慈的君王。 作为君主,他或许有诸多不足,可他的仁慈宽厚也是空前绝后的,历朝皇帝就没有哪一位有他心胸开阔,为人宽厚的,这一点就是唐太宗也不能。 仁宗之“仁”,当之无愧! 看墨兰说得真心实意,官家心里有些高兴,他看着墨兰语带笑意地说: “你现在胆子大了很多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连头也不敢抬。” 官家语气里的轻松与愉悦很明显,所以墨兰一点也不紧张。 “臣女那时还年幼无知,不知官家的宽仁,也没见过什么世面,自然是紧张不已,生怕御前失仪,丢了脸面。” 官家眼里闪过一抹笑意,反问,“那你现在怎么不怕了?” 墨兰也不怵,沉稳地回到, “这就要深谢官家了,关嬷嬷教导得甚是用心,臣女受益匪浅。” 然后起身行了一个礼。 “官家,臣女今日想给关嬷嬷求一个恩典,让她可以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官家有点迟疑,但沉吟之后还是说:“也罢,你身边就另外再派得力的人吧。” 墨兰一喜,马上行礼谢恩,“臣女替关嬷嬷谢恩。” 官家不在意的说:“起来吧,听说你刚刚大病痊愈,不用这么多礼,坐下说吧,恕你无罪。” 等墨兰坐下后官家又说:“这白叠布你可带来了?” 白叠布就是棉布。 “是,就在殿外,臣女还带了一个食盒来,里头是用土豆做的食物,官家可要一同看看。” 官家没有说话,而是看到旁边的内侍一眼,片刻后就有人将东西都拿了进来。 官家从榻上站了起来,走进一一查看,然后拿起一颗完整的生土豆,问到, “你说这土豆比番薯还要高产?” 墨兰也站了起来,回到, “是,不仅如此,土豆还更耐储存,更好打理。吃多了也不会烧心,完全可以当做主粮。 只是有一点要小心,生的、发芽的以及发青的土豆有毒,绝不能吃。” 官家闻言看着她朗声一笑,然后说: “这点缺点跟它的优点相比,不值一提。” 然后他又拿起旁边没有染色的棉布,仔细摩挲。 其实这时的棉布一点也不好看,颜色偏黄,还有点发硬。 可这种布保暖性强,穿着舒适,只要开始大量种植棉花,棉布就会很容易获得。 而且有了棉花还可做棉被,棉袄,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就像卖炭翁一样,此时的底层人民是最怕过冬天的。衣着单薄又无米下锅的他们,往往要很艰难才能熬过整个冬天。 有了棉花,他们的日子会稍微好过一点。 见官家正拿起一件棉袄翻来覆去地看,墨兰走了过去,将棉袄的一角拆开后,示意官家看。 “官家请看,这就是没有纺织的白叠,也就是棉花,比之裘、麻、芦苇等物,此物更加柔软轻巧,方便易得,保暖性也强,这是棉被,里面同样也是白叠。” 显然官家觉得很好奇, “所以这布是白叠布,里面装的也是白叠?” “是,” “那我要试试,给我换上。” 前一句是官家对墨兰说的,后一句是对内侍说的。 墨兰很是诧异,连忙就要阻止他,“官家” 官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冷一热的,要是生病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她刚一开口就被官家阻止了。 “不必劝我,” 显然官家对被劝解经验丰富,一下子就堵住了墨兰要说的话。 墨兰只能不情不愿地说:“那您可别捂出了汗,觉得热了就马上脱下来。” 官家有点不耐,“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无知幼童,小小年纪怎么如此啰嗦?” 墨兰委屈,但墨兰不敢说,只能腹诽,‘你可比小孩子难搞多了。’ 于是殿上就出现了搞笑的一幕,一边是穿着单薄夏装的墨兰,另一边是坐在榻上,身穿棉袄,还围了床棉被的官家。 幸好没有言官在,不然官家和墨兰都难逃一劫。 此时已是即将入夏的时候,墨兰感觉早晚时少说也有二十度左右,若是正午时分,也差不多得有三十多度。 所以没过多久,墨兰就看见官家的脸色开始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