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谢宴在歧坪县最大的酒楼举行,宴席上自然高朋满座,刘县令又一次引经据典、发挥特长,都不用打草稿,就是一场精彩的高谈阔论,尤其是给那读书人恰到好处的随口插话,更是让宴席热烈氛围一浪高过一浪,即便是刘县令演讲完毕,还是让赴宴众人不住讨论,最终人人口中有了定论——咱们的刘县令,过谦了。</p>
刘师爷趁着刘县令在那里被众人轮番敬酒,也端起酒杯,来到坐在门口桌上把着席口的读书人旁边。</p>
读书人一身青色儒衫,风流儒雅,还带着书童,让人不至于太过轻视。不过要说有多敬重,那倒不至于。在座的,几乎人人都认识,根本不是什么贵公子,就是个忙前忙后,希望被人高看一眼的读书人,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做事分寸,火候都还差得远。</p>
不过动员宴上,面生的读书人横空出世,把一位位富家翁震惊得不行,都下了血本。当然,事后难免腹诽不已,但是已经悔之晚矣。关键是,事后都听说了,读书人是自己凑过来的,还一文不名,一分钱都掏不出来。</p>
差不多两个多月相处的时间,读书人对土木营造一事,确实懂些,最起码比刘师爷懂得多,但是对一些事情的分寸把控上,就差了太多火候,让刘县令损失了很多银子。好在读书人在那动员会上是个出过大力的,就是歪打正着,不经意给刘县令帮了大忙,就这一件事,刘县令肯定对这位自称李西山的读书人青眼相看。</p>
“贤弟,不如我找个机会,在老爷身边美言几句,以贤弟的才华,磨练个三年五载,做个县令老爷的左膀右臂,应该有机会的。”刘师爷半百年纪,身子骨很硬朗,微微弯着腰,抬起酒杯,朝李西山晃了晃。其实,刘县令并没有在刘师爷面前谈论过一直忙前忙后的读书人李西山,一次也没有。</p>
以前,刘师爷对于此,自然十分满意。但是就在刚才,李西山几次恰到好处的“仗义执言”几句,让刘县令眼中不止一次放出光彩,让刘师爷有些觉得自己之前是不是少做了点什么。于是刘县令就借着酒席先来探探读书人口风。实在是没机会做那左膀右臂,就是在县令老爷手下跑个腿,不也是份美差?</p>
李西山微微皱眉,很认真地想了一会,不过也不敢多想,毕竟刘师爷还在那里弯腰等着呢,在这之前,别说弯腰,身体不微微后仰,都对不起刘师爷的师爷身份。李西山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个高的缘故,现在才恍然大悟。</p>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刘老哥,读书人十年寒窗,苦啊,哪有龙游浅滩的道理?”</p>
读书人两句话说完,刘师爷大吃一惊,酒杯中酒水都跟着洒出一些,“秀才头衔,李贤弟早晚是囊中之物!”</p>
李西山点点头,刘老哥这句话说得,心中热乎啊,“借刘老哥吉言!”</p>
李西山拿酒杯在刘师爷酒杯上使劲磕碰一下,一仰脖,干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