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书箱,李西山就走进一间小书店,转了一圈,买了三本书。</p>
《小学》、《格物》、《观礼》,薄薄的三本书,没什么高深的道理,却是每个书店必备的书目,也是每个书店最便宜的书——每本十两银子,不还价。</p>
小镇的书店很难找,似乎没有几个,而且规模很小。</p>
不知道为什么,李西山刚进来的时候,掌柜——也是唯一的店员,态度极好,两人一进门就赶紧迎过来,几乎弯腰到地上。</p>
待到李西山把三本书拿在手上之后,掌柜就没什么热情了。</p>
杨见山掏钱的时候,觉得不值。</p>
李西山打肿脸充胖子,都不眨一下眼。</p>
离开的时候,掌柜没有起身,更遑论相送。</p>
《小学》、《格物》、《观礼》,应该就是小镇的“三百千”吧。</p>
杨见山也不知道李西山买了干什么,反正自己不会看的,在书店粗略翻看了一下,都是些最平常的东西罢了。</p>
李西山摇了摇头,杨见山没猜错,但是想错了,绝不是“三百千”这样简单的,真正能读到的人,很少。</p>
这次夜禁,李西山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百尺楼,一分钱没花,住一晚,有人能做到吗?真没有。</p>
一分钱不花住上好多晚的,倒是不少。</p>
行云院的读书人,真正住进了销金窟,都撵不走的那种。最终去了哪里,鬼知道。</p>
李西山看到“逆旅”两字,才松了一口气,好歹在夜禁前,找到个容身的地方。</p>
都不能说是客店,既不靠近要道,也没有几个房间,就是普通小巷的一户人家。</p>
客店掌柜是个老婆婆,衣服皱巴巴的,手脸倒还干净,就是左脚踝受过伤,一瘸一拐,需要拄着拐棍。</p>
说是客店,其实就是自家宅院,找人代笔,写了“逆旅”二字挂在屋檐下。</p>
一间住房,一间客房。</p>
老婆婆和孙子住一间,另一间当作客房。</p>
一年到头,客房也住不上几次人。</p>
老婆婆中年死了丈夫,老年失了儿子,接着儿媳妇也被人拐走了。</p>
那时的儿媳疯疯傻傻的,不被人拐走,也是一个负担。</p>
老婆婆和当家人都是顶能赚钱的,夫家祖上就是手艺人,一代代积累下来,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户人家。</p>
不过,就在一次给官家出劳工时,当家人不小心被山上落石砸死了,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p>
老婆婆的儿子在当家的还在的时候就极为争气,读书小有名气,一旦附近有榜文贴出,都是儿子去读给大家听。</p>
也是有缘,莲儿姑娘就是在儿子一次次读榜时,芳心暗许,进而表明心迹,和读书人喜结连理。</p>
金童玉女,羡煞多少旁观人,双宿双飞,胜过神仙好多年。</p>
老婆婆散尽家财,终于让儿子读饱了诗书。</p>
儿子终于觉得自己有些把握了,就一人出发,负笈游学。出发的时候,按例离京城开考还有一段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