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薇面色一沉,不由地握紧双手。 那可是几十条人命啊,就为了保全温如倾的名声,便要牺牲这么多无辜之人。 凭什么? 就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便可随意置人于死地吗? 她心中憋着一口郁气觉得不太舒坦,便转身走了出去。 萧景珩追了出来道:“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那些人枉死。” 宋时薇冷冷的声音道:“是不能让他们枉死。 镇国公不是想保住自己女儿的脸面吗?我偏要让他们颜面无存!” 萧景珩问她:“你想怎么做?” 宋时薇挑了挑眉,眼底划过一抹戾色:“我要为西山别院枉死的百姓们伸冤!” …… 未时。 京城最热闹的大街上人声鼎沸,忽而人群中传来一道道惊呼。 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姑娘,一瘸一拐的出现在大街上。 有好心的百姓过去询问,然而那姑娘一言不发,她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血印,触目惊心。 百姓哪里见过这场景,他们好奇发生了何事,便跟在那姑娘身后。 只见那姑娘来到了大理寺,用尽全部的力气敲响了大理寺门前的鸣冤鼓。 随后她跪在地上高声喊道:“请大人做主,还西山温家别院惨死的三十二人一个公道。” 百姓听着这话顿时议论开来。 “这西山的温家别院是什么地方?” “听名字便知道了,京城中还有哪位贵人姓温啊,自然就是镇国公府的温家。 这温家在西山有座别院,听说今个一早被一场大火给烧了个干净,而别院里的下人全都烧死了。” “这姑娘难道就是从西山别院逃出来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地猜测着。 就在这时,穿着绯色官袍的大理寺卿韩清晏走了出来。 他来到寺门前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个姑娘问道:“你是何人,因何而击鼓?” 那姑娘回道:“奴婢小桃,是西山温家别院里的一个粗使丫鬟,今早别院的那场大火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此话一出百姓顿时一片哗然。 韩清晏沉声道:“你仔细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桃道:“两个月前温小姐救回一对兄妹,将他们安置在别院内。 此后温小姐便时常前来探望,渐渐地同那个男人有了私情。 昨夜里温小姐同那人私会,被太子殿下抓了一个正着,此事惊动了镇国公。 不知镇国公和太子殿下说了些什么,镇国公将温小姐带走后,太子便让他手下的侍卫屠杀别院内的下人。 奴婢身中数刀,晕死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别院内就起了火,我是从狗洞里爬出来,这才捡了一条命。 然而除了奴婢外,温家别院内的下人全都死了,整整三十二条人命,还请大人为他们伸冤啊。” 她的头重重磕在地上,句句有声,字字悲戚。 而小桃的话就如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因为她的控诉太令人震惊了,百姓全都不敢置信。 有人不确定地问道:“温小姐是镇国公府的那位小姐吗?” “就是她,镇国公府小姐温如倾,她与男人在西山别院私会,是太子亲自抓的奸!” 小桃回答了他们的疑问。 “温小姐不是和太子有婚约吗?她怎么这么想不开,竟然私会别的男人?” “想来定是那个男人的魅力比太子殿下要大呗。” “不知道是什么人,竟然让堂堂镇国公府的小姐连太子妃的身份都不要了?” 众人都十分好奇,不知道这个奸夫究竟是谁? 韩清晏问道:“你可知温小姐救下的那个男人叫什么名字?” 小桃道:“他姓沈,叫沈临川,当初温小姐将他带回来的时候,他浑身都是伤,听说他的伤是因为科考作弊被打出来的。” “沈临川?我没听错吧?那不就是被宋状元休掉的那个男人吗?和温小姐有私情的人竟然是他?” “我怎么有点糊涂了,这沈临川的名声都这么差了,温小姐到底图他什么?” “要我说就是这姓沈的男人手段高明。” 百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而却并没有人怀疑小桃的话是假,因为她这一身的伤就是最好的证据。 如果不是自己的女儿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温家别院又怎会被付之一炬。 说什么意外起火,意外起火又怎么可能一个人都逃不出来。 更何况大火是早上烧起来又不是晚上,除非别院里的人早就已经死了! 小桃见百姓对她的深信不疑,她大声道:“大人,奴婢所言句句属实。 如果大人不相信的话可以找人查验温小姐是否还是处子之身。 太子殿下亲自抓得奸,虽然不知道他和镇国公达成了什么合作。 但太子绝不可能容许自己的太子妃身有污点,想必这桩婚事一定是会退的。 大人也可以派人去查验别院内的尸体,看看他们究竟是死于大火,还是利器。 奴婢身份卑微,拖着这一条残命走到这里就是想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为我那些惨死的同胞们伸冤报仇。 还请大人查明真相,还他们一个公道,奴婢感激……” 话未说完,小桃突然吐出一口鲜血,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 韩清晏匆忙过去查看,他扶起小桃探了探她的鼻息,然后喊道:“快去请大夫。” 人群中看热闹的恰好就有个大夫,他伸着手道:“老朽就是大夫。” 韩清晏道:“快来给她瞧瞧。” 那大夫匆忙上前去给小桃把了把脉,他脸色一变忙收了手后退了一步道:“大人,这姑娘伤得太重,已经……断气了!” 韩清晏目光一沉,他站了起来对着身后的侍卫道:“把人带进去,好好安葬。” “是。” 侍卫抱着小桃的尸体进了大理寺。 韩清晏对着百姓道:“小桃陈诉之冤情,本官会一一查明,定会给她一个交代。” 他朝着百姓拱了拱手,随即迈着沉重的步子进了大理寺。 百姓围在大理寺门前迟迟都没有离去,有人感慨道:“多好的姑娘啊,就这么死了。” “如果不是她以死陈情,事情的真相或许就被大火掩盖了。” “绝对不能姑息凶手!” “对,为枉死的三十三条人命讨个公道。” 百姓振臂高呼,像是燃起了心中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