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仙诗</p>
杨彩云刻意压低声音,小声嘀咕道:“大姐,刚刚那许公子进聂府寻妻,三房陆氏也并没有跟他走……岂不是说明,许家公子是个十足的败类?”</p>
两女虽然表面是受太后之邀,来京城参加大典,但杨纤凝本人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p>
前些日子的粮草虽然能解篁岭关的燃眉之急,但寒冷的冬天已经开始,照眼前的境况持续下去,半月后边关便会无粮可吃。</p>
既然许家公子插手了江南的事情,杨纤凝也想来京城顺路拜访对方。</p>
许清是素州许氏九代单传,太后独宠的亲侄,这次私运粮草都没受到太后的处罚,说不定朝廷的封锁和冷遇可以在此人身上破局。</p>
杨纤凝进京的第二点,则是想亲眼见证太后揽权后的京城是何种模样。</p>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p>
李姓皇室的大齐并没有世人想象中的稳固,即便已经传出许太后凤倾天下的传言,京城的百姓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反感。</p>
“彩云,你与二妹学习兵法的时候,我是不是曾与你说过,带兵之将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对当下的局势产生误判。”</p>
“大姐,我们杨家除了二姨妈,哪个人不会带兵?这么浅显的道理,彩云自然明白。”</p>
杨彩云不服气的说道:“即便这消息是假的,也不可能传的有鼻子有眼,所以那许清一定在素州为非作歹,祸害了不少人。”</p>
杨纤凝叹了口气,一双妙目扫过杨彩云。</p>
毕竟是上过战场,杀过无数胡蛮的人,眼瞳里寒光逼人,让杨三妹大气都不敢喘一声,马上安静了下来。</p>
“消息不一定是假的,但素州传到京城的消息会有滞后性。如同城外三百里处发现敌军向南挺进,等消息传回城内,你需要依靠敌军军种的类型推算出他们的步速,确定这部敌军的大致方位。”</p>
听完杨纤凝的解释,杨三妹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p>
素州与京城相距千里,即便是快马加鞭也需要七日的路程。</p>
平民传递书信的速度,自然不像军队传信那样便捷且讲究时效,所以这些传出来的事迹,夫妻不和的消息,极有可能是之前的旧事。</p>
正在杨彩云心思转动的时候,聂府门口忽然传来了新的动静。</p>
只见先前打探消息的聂家老仆走了出来,身后不远处还跟着聂府的姚管家。</p>
聂府门前的人群虽然走了一些,但大部分的人还留在原地讨论,见那老仆与管家出来,便意识到聂府想宣布些什么。</p>
“大家久等了。”</p>
姚管家并没有上前,倒是那老仆拿着一页长纸,在门前冲着人群拱手行礼。</p>
“今日许公子与聂老夫子见面,不负众望,确实又有传世经典流出。”</p>
这句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等在原地的人们纷纷庆幸自己还没走。</p>
要知道聂老夫子鲜少有典故流出,要是真能在聂府面前听到聂老夫子的经典语录,也算是涨了见识,得到了一则可以说的趣事。</p>
“聂老夫子今日又说什么了?”</p>
“聂老夫子上一句传世经典是中庸之道,讲君子之道贵在守中,不知道这次的传世经典又是什么?”</p>
一些文人将聂老夫子的话和事例记得分毫不差,这位文坛巨擎早已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p>
但那位老仆却击碎了他们的期望,笑着回应道:“不是我家老爷的话,这传世经典出自于素州许氏,许清公子之手。”</p>
“什么?” “许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