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有两家医馆,郁知秋去的是老字号回春堂,这家医馆在镇上开了几十年,口碑一直不错,收费也不贵。 </p>
医馆的大夫给郁知秋把了脉,又看了舌苔,对她道:“元气衰退,气血不足,脉细无力,宜扶正补气血,慢慢将养。” </p>
老大夫观郁知秋衣着朴素,诊断完并没立刻开药方:“你这身体没啥大病,就是日子过得太苦,又累又没吃上好的,亏了气血,只能慢慢养着。” </p>
“补身体能药补也能食补,食补来得慢些,药补快点,花得钱也多些,你考虑考虑用哪种?” </p>
老大夫说完,郁知秋眼也不眨地道:“大夫,药补也要,食补也要,麻烦您给我开药方,再说说食补怎么补。” </p>
身体健康最重要,她想健康地活着,当然两种都要。 </p>
老大夫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嘴角带了些笑:“药补的时间至少也是半年,需要的药钱可不少,你想好了吗?” </p>
郁知秋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想好了,银子花了还能挣,人死了可活不过来。” </p>
老大夫赞同道:“这样想就对了,现在只是些小病,还能治,用不了多久就会好,你等着我这就给你开药方。” </p>
开完药方,等药童抓药的空档,老大夫跟郁知秋说了说如何食补,并给她看了药材的样子,让她回去叫家里人去山里采,能省点钱。 </p>
郁知秋对老大夫道了谢,老大夫是好心,想让她省点钱,可她不懂药材,不敢自己采药,回头采错了,不得把命搭进去。 </p>
该花的钱不能省,药材还是在药铺买放心些。 </p>
都说老百姓吃不起药,这话是一点也不假,看一次病,小半两银子就没了。 </p>
郁知秋没觉得心疼,治病的钱该花,她相信她日后能挣回来,千倍百倍的挣回来。 </p>
离开医馆,郁知秋朝着肉铺走去。 </p>
先前她怕买药的钱不够,不敢去买肉,如今身上还剩了些钱,她想去看看还有没有肉买一点。 </p>
家里活重,大伙也舍得花钱吃好点,这几天肉铺的肉卖得很快,半上午便卖光了。 </p>
郁知秋到肉铺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板上只剩一堆骨头,她想象中的猪板油五花肉影子都没瞧见。 </p>
没有肉,骨头也行,多少有点油水,最后她花三文钱买了几根棒子骨。 </p>
背着东西回到下牛车的地方,李老头已经等着了,牛车上坐着三四个妇人,其中就有王氏。 </p>
王氏上回想占便宜没占着,被郁知秋踢了一脚不说,还被婆婆连着立了好几天规矩,她心里一直对郁知秋有气。 </p>
瞧郁知秋背着背篓走过来,王氏斜着眼瞟了一眼:“哟!二毛娘这是发财了呀,买这么多东西,我看背篓都装满满的。” </p>
人人都有好奇心,王氏话音未落,已有人伸着脖子去瞧郁知秋的背篓。 </p>
郁知秋也不恼,掀开背篓开的破布,大大方方道:“都知道我家穷,孩子多田地少,能发什么财?就是卖新粮买杂粮,盼着能吃久一点。” </p>
“不发财还能买肉?”王氏吊着眼继续找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