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则受、大则走。</p>
这也是老朱家的传统艺能,后汉书也说了‘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这也是一种孝顺。</p>
老朱拎着剑,一点都不像快七十的人,“你给咱站着!今天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咱非得收拾你!”</p>
“宝钞不该如此用,我早就想改了!”朱允熥扭头看了看,脚步不停,“若是朝廷不加以限制、引导,宝钞迟早和废纸无异!”</p>
老朱这一下是真的愣了,随即也是真的有了点火气,“废纸?危言耸听的混账东西,咱的宝钞怎么就能是废纸?”</p>
老朱是一个无比自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制定的种种政策就是最好的。安排好一切,只要后世子孙照办,必然是可以将社稷给打理好,这一点老朱深信不疑。</p>
可是现在好了,自家孙儿说了宝钞要沦为废纸这样的话,老朱如何能忍!</p>
“百姓宁愿折价用这宝钞,不就是苗头吗?”朱允熥脚下生风,一边跑一边大声说着,“祖父,现在若是要禁用铜钱,真的就是与民争利了!”</p>
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大明就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面额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种,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p>
面额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种,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p>
终明一朝,宝钞的印制和发行始终是集中于中央政府,这种统一性是前代不曾有过的。而且也只发行最初的版本,这也是历史上此前没有的。</p>
可是宝钞贬值的事情,现在就已经出现,以后也会愈演愈烈。</p>
老朱此前也想过法子,比如说‘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实际上,政府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p>
最重要的还是大明‘只出不进’,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这势必造成宝钞贬值。</p>
发纸钞支付俸给军饷,而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收租税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p>
所以到了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宝钞就已经沦为废纸没人用了。而宗室就惨了,很多的供用就直接给宝钞,以至于很多爵位较低的宗室手里拿到的只是少量米等食物,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宝钞。</p>
“与民争利?”老朱更加来气了,忽然对侍卫喊道,“不许他朝着奉先殿跑!”</p>
跑在前面的朱允熥立刻掉头,本来想着跑去了奉先殿肯定就没事了,现在这是被堵住了。那就朝东宫那边跑,总不能是几乎横跨西东吧!</p>
就算是皇太孙,在皇宫里也不能到处乱跑。</p>
侍卫们和太监们只能是赶紧跟着,皇帝拎着剑在后头追着,皇太孙毫无风采的在前头逃跑。</p>
这一幕有些陌生,但是也比较熟悉。</p>
前些年太子也没少触怒皇帝,也曾经被皇帝拎着剑追赶。但是太子最多跑几步,皇帝基本上就不会追了。可是现在追出了武英殿的范围,陛下好像还没打算放弃。</p>
侍卫们和太监们都很聪明,这些事情不是他们能掺和的,只要跟着就是,要不然还是他们遭罪。</p>
老朱忽然喊了声,“歇歇。”</p>
在前头的朱允熥停下脚步,喘着粗气,“祖父,我真的想过。要不然前些天我让郁新过去,找个户部主事做文华殿大学士做什么?无非就是现在宝钞不好用,已经有了盘剥百姓的趋势了。”</p>
老朱拄着剑,问道,“怎么就盘剥百姓了?”</p>
“朝廷发了多少宝钞?”朱允熥直接问道,“郁新不知道,夏原吉也不知道。我没问出来,祖父能知道吗?”</p>
老朱也愣了一下,宝钞发了近二十年,到底发出去了多少,老朱还真的不清楚。</p>
看到老朱在思考,朱允熥继续说道,“祖父,朝廷没钱了就印宝钞,就投入民间。收回来的都是铜钱、米布,百姓手里得到的是什么?”</p>
老朱就立刻说道,“他们手里有了宝钞,那不也一样?”</p>
“怎么就一样了?”朱允熥立刻说道,“朝廷规定的是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可是现在一贯最多也就是七八百文。朝廷拿回来的还是一千文,百姓就亏了两百文。长此以往那还了得,百姓那不是白白把银钱都给了朝廷?”</p>
老朱吓了一跳,他是聪明人,没有想到一些事情可能还不在意。但是朱允熥这么一说,他就觉得有些吓人了。</p>
不过老朱随即说道,“也就是江浙、江南之地如此,其他之地不会如此!”</p>
“给军户发的都是宝钞,其他地方能好到哪去?”朱允熥直接说道,“我让锦衣卫查了,很多百姓都是不愿用宝钞。要不是官府强行压着,谁又愿用宝钞?这不是盘剥,这是什么?”</p>
老朱直起腰,拎着剑慢慢往前走。</p>
朱允熥反应快,看到老朱动了,也慢慢的朝前走,只是脚步越来越快。 “站住!”看到朱允熥小跑起来,老朱怒骂,“咱盘剥百姓,你如何敢有这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