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在国内开采,在这个时代,铀的存在也已经被发现了。 拿着道具钞从西方各国采购也很容易。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在穿越者委员会的众人来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除了技术和物资方面的困难,科学家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原子弹的研发是一项高度机密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们的精神状态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为了缓解科学家们的心理压力,振华军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甚至还会时常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 同时,振华军政府也加强了对科学家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整个人类做出贡献。 还真别说,这些科学家们还真就吃这一套! 毕竟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谁又不想青史留名呢? 谁不想自己的发明改变全世界呢? 改良蒸汽机的瓦特,发明交流电的特斯拉,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这些都是他们的榜样。 而且科学家们相信,自己正在研究的东西,照比刚刚说过的那些都毫不逊色。 蒸汽机的应用代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电能的发现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下二号研究所里研究的东西,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 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二号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共识。 而作为参与者,或者说新时代引领者的一员,这些科学家们都深感荣幸。 甚至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不需要穿越者委员会来给他们洗脑。 自己就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了。 都不需要振华军政府对他们搞什么职场pua,人家自己就会主动加班。 什么九九六都是扯淡,会被同事们批斗的那种。 只要没猝死,零零七也不是不行! 如此狂热的工作状态,哪怕是穿越者们看到都会有些头皮发麻。 因为在科学家团队里有几个老头子,一个个都是六七十岁的高龄了,放在民间都应该开始颐养天年的了。 但是在二号研究所,这帮老头却和年轻人们保持着同样的作息。 甚至比年轻人更加夸张。 于学铭就亲眼见过一次,那是于学铭来二号研究所参观的时候。 那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一间科研实验室里却是灯光如昼。 在于学铭过来巡视的时候,刚好看到了一群六七十岁的老科学家们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在自己手头的研发工作中。 这些老科学家们肤色各异,唯一共同点就是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不过他们的眼睛却依然明亮,闪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他们身着白色的实验服,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拿着笔记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时间已至深夜,实验室外的世界一片寂静,而这里却充满了活力。 老科学家们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他们的精神头特别好,仿佛岁月在他们身上没有留下丝毫的疲惫。 他们在实验台前走来走去,仔细地观察着仪器上的数据,时而皱眉思考,时而低声交流。 其中一位老科学家,于学铭也不认识。 但是于学铭打眼一看,就知道这老头肯定有七十岁打底,但依然精神矍铄。 他站在一台巨大的仪器前,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注和坚定,仿佛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这台仪器和这些数据。 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充满着光芒。 时不时会有另一位老科学家走过来,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数字问些什么。 之前的那个老头则是会教授抬起头,仔细地看了看那个数字,然后沉思片刻,再跟同事说上一些什么。 有时候老头们还会一起开始仪器的各个部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的动作虽然有些缓慢,但却非常熟练。 他们一边检查,一边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 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弃。 他们就像一群战士,在科学的战场上奋勇前行。 实验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又热烈。老科学家们的讨论声、仪器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科学交响曲。 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完成手头的科研任务。 直到于学铭都看不下去了,迈步走进实验室,对这些老科学家们说道。 “各位老先生,已经很晚了,你们要不要先去休息一下?身体要紧啊!” 于学铭本来是好心,结果却不是很好。 因为于学铭是被这帮老头打出去的,理由是于学铭打扰他们工作了。 还有老头说如果不是因为于学铭是振华军政府的领袖,给他们安排了这么好的研究条件,单说擅闯实验室这么一条,就足够让老头们通知保卫科,把于学铭抓去枪毙了。 可把于学铭搞得哭笑不得。 他也终于知道了,这些老科学家们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就会忘记一切。 他默默地退了出去,留下老科学家们继续在实验室里奋斗。 不过还是在实验室外继续观摩着,即便是于学铭压根儿不知道老头们在研究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老科学家们的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 估摸着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了。 于学铭这一看就是一整宿。 在这个过程中,老头们的精神状态都肉眼可见的变得有些癫狂。 他们不停地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疯狂,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科学和真理。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体。 终于,天亮的时候,他们好像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老科学家们欢呼雀跃,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在这个深夜的实验室里,这些六七十岁的老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执着和癫狂,给于学铭上了生动的一课。 能够在史书中留下名字的人物,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包括这些科学家也是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子弹的研发工作逐渐进入了关键阶段。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改进。 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无缺。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曾经作为学生的的民国位面科学家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操作方面表现出色,还积极地向罗平越学习。 他们以谦虚的态度,学习和借鉴穿越者委员会从现代带来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研发工作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家们成功地掌握了原子弹的核心技术,制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原型。 这个消息让穿越者委员会沸腾了。 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们知道,原子弹的研发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于是,他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测试工作中。 在测试过程中,科学家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巨大,如果出现意外,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是,科学家们没有退缩,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精心设计测试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他们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建立了测试场地,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 每一次实验,他们都认真地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不断地改进测试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经过多次的测试和改进,原子弹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 振华军政府也终于决定进行一次正式的试爆。 当然了,秘密进行得那种。 一九三零年八月一日,试爆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在一片荒芜的沙漠中,一座高耸的铁塔矗立在中央。 铁塔上,安装着那颗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心血的原子弹。 几十公里外的警戒线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 他们神情严肃,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在远处的观测点上,包括于学铭在内的振华军政府高层领导齐聚一堂。 他们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随着倒计时的开始,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各部门准备!” “十、九、八、七……三、二、一!” “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