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无论是穿越者委员会,还是振华军政府的军政官员,亦或是神州五万万国民,都没有畏惧战争的。 因为无论是和鬼子的战争,还是跟老毛子的作战,都已经证明了振华军的实力。 那真是虐菜啊…… 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神州内部已经彻底稳定了。 同样,全民预备役兵制也被取消了。 没办法,实在是人太多了,根本玩儿不转。 总不可能有一个国家有上亿的兵吧? 战友都打到华盛顿了,后面还有一大堆战士还没出发呢…… 炊事员割了三百亩的韭菜,都不够让战士们吃上一顿饺子。 阅兵的时候海军方队出来以后,下个月才能轮到陆军方队。 什么王伟师、李强师都有可能出现。 裁缝把缝纫机踩冒烟,还没给张伟做完军装。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重新建立军事制度,就成了穿越者委员会必须要做的事情。 于是乎,在工业建设的过程中,军队改制也开始了。 首先是原来的城防军改制,部分转为了武装警察部队,用来维护国内治安。 剩下的则是转为了一线正规军和在编预备役的士官。 紧接着,东南西北中,还有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共计九大军区就此建成。 每个军区下辖两个集团军,以及两倍于正规军的在编预备役部队。 全国上下,光是正规军的数量就达到了四百五十万。 在编预备役更是有着九百万的数字。 另外,每个军区还配备了整整五个航空团,各有军用飞机五百四十架。 还有空军司令部直属的十二个航空团。 光是陆空两军的军用飞机就不下六千, 这还不算大力组建的海军部队。 渤海海军、黄海海军、东海海军以及南海海军,都有不小的空军力量。 这都是穿越者委员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攒下来的家底。 光是这些,就足以让整个世界震撼。 毕竟振华军政府三军的制式装备都至少是冷战时期水准的,甚至在一些领域直接达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的水平。 方北工业的外贸产品可不只是那些老旧的退役装备。 哪怕是一些阉割后的外贸版武器,也足够吊打民国位面的所有国家了。 就比如方北工业出售的火箭炮,绝对符合蓝星规则的那种,射程在三百公里以下。 但如果购买回去非法改装的话,射程达到几千公里,那和方北工业就没有关系了。 毕竟咱家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差个成千上万公里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而制导问题现在也已经解决了。 于学铭还记得,在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的时候,自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因为这一天,是民国位面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的日子。 一直在现代社会负责物资采购的卞利权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搞定了运载火箭和卫星的采购。 刚好于学铭的扳指空间也能够满足如此庞然大物的收纳了。 虽然穿越者委员会采购的火箭和卫星都是商用性质的,但是这个可是现代标准。 就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吉林一号。 作为一款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商业目的。 为农业、林业、海洋、资源、环保、气象、城市建设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提供的遥感数据才是它的本职工作。 但是它自身的高精度和强大的观测能力也使其在某些情况下具备军事应用的潜力。 就例如,吉林一号卫星曾成功拍摄到美国佬内利斯空军基地的高清照片,清晰地展示了美军战斗机和其他军事设施。 还有准确捕捉美军f-22战斗机踪迹的事情,也曾引发了全球关注。 这些案例表明,尽管吉林一号被定位为商用卫星,但其技术能力和观测精度足以满足某些军事需求。 振华军的部队在战争中对老毛子的军事调动了如指掌,就是因为这个东西。 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发射的日子终于来临。 那天于学铭早早地来到了发射现场,这里已经聚集了穿越者委员会的所有成员。 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于学铭看着眼前宏伟的发射塔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小时候历史课本的无数屈辱记录,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拼搏的无数前辈们。 而在这个世界,于学铭自己,和自己的同伴们,也在经历着这些。 经历着伟大神州的复兴和崛起。 随着时间的临近,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所有人都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充满了期待。 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寂静,小型运载导弹带着商用卫星腾空而起。 火焰从导弹底部喷射而出,照亮了整个天空。 于学铭目不转睛地看着导弹缓缓上升,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咱妈的强大。 火箭越飞越高,最终消失在天空中。 现场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所有委员都为这次成功的发射感到无比兴奋。 于学铭的眼中也闪烁着泪光,他为神州当下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够见证这个历史时刻而感到自豪和荣幸。 毕竟在这个世界,神州的种种变化,都是自己和一众同伴带来的。 发射场上,巨大的轰鸣声渐渐平息,火箭发射引发的烟雾也缓缓散去。 不过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却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自豪。 在刚刚过去的紧张时刻里,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确保发射的成功,他们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 而发射中心自然也是一片忙碌。 技术人员们迅速投入到对发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中。 他们围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图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的数据点。 这些数据将为未来的发射任务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工程师们则开始对发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他们穿梭在庞大的发射塔架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的运行情况。 他们深知,这些设备是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必须确保它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而在指挥中心,领导们正紧张地召开会议,对这次发射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 他们讨论着发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他们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毕竟在未来的一段日子,振华军政府要发射的卫星还有很多。 遥感卫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 想要实现卫星的全球覆盖,航天局的工作还有很多。 好在他们只需要看着教学手册,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好了。 制造火箭和卫星的工作,都是在现代社会那边儿完成的。 有人好奇这些东西的来源,却没有人会去追问什么。 因为振华军政府高层的神奇之处实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于学铭本人更是如此。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世界的神州人民对自家领袖的忠诚。 反而会因为这些神秘之处,对领袖更加狂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太空,那颗刚刚发射成功的卫星正以惊人的速度飞行着。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整个神州的天空。 而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自然也给振华军政府的军事战略带来重大的变化。 在情报收集方面,卫星凭借其先进的侦察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全球各地的动态。 它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其他国家的军事部署、甚至是重型武器装备等重要信息,为振华军政府的军事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这使得振华军政府在面对潜在的威胁时,能够更加迅速地做出反应,更加有效地维护神州的安全,并在战争中快人一步。 和老毛子之间的战争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还有在通信保障方面,卫星也为振华军提供了高效、稳定的通信渠道。 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振华军的指挥系统都能够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保持紧密的联系,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这大大提高了振华军的作战效能,为振华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还有在导航定位方面,卫星的高精度定位系统为部队行动提供了准确的位置信息。 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振华军的部队都能够依靠卫星导航系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快速的部署和行动。 这为振华军政府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更别说因为卫星的存在,一些采购自现代社会的高精尖装备,也有了使用的可能。 御敌于千里,乃至万里之外,再也不是梦想。 这才是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 而且和卫星相比,更厉害的神器,也在加班加点儿的制造着。 眼看着就要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