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给哥哥说想调回来县城教学。</p>
哥哥答应了,可一直没有调回来,前年妹妹又有了第二孩子,在乡下很不方便。</p>
妹妹又去找过哥哥几次,和前几年一样,还是没有给办。</p>
别人都说教育局的人事科长办这个事根本就不是事。</p>
他们也断续听说,谁谁就是找他给调回来了,这样的人每年都有。</p>
今年春节的时候,苟明丽给妹妹出主意:“要不你也给咱哥些钱,我听说别人都给钱了。”</p>
“姐,我早就打听过了,别人都是三万五万的,就调回来了。我给了咱哥三万,他不收,说是自己妹子不用这样。”</p>
当时苟明丽就觉得不对,难道哥哥嫌钱少?</p>
又一个念头憋在她心里没敢说:大哥不愿意给亲妹妹办事。</p>
这时,儿子问起这句话,分明就是对他舅舅有看法。</p>
苟明丽含糊其辞:“说是今年暑假尽量调回来。”</p>
钟国仁当然知道,前世舅舅根本就没有给小姨办这个事。</p>
“爸,看这大气候,纺织厂应该撑不了几年了,你们有什么打算?”</p>
钟庸吐了一口烟,“厂子里有些领导就是王八蛋,好端端的厂子弄成现在这个样子。”</p>
苟明丽赶紧站起来关紧了门:“老钟,你一喝酒就说胡话,不知道隔墙有耳?”</p>
“我说的不是吗?他们为了吃回扣高价进原料,为了照顾自己人,把好产品减价卖,这能撑多久。”</p>
“你快别说了,几千人的大厂子,我怎么就没听别人说过。”</p>
钟庸的眼睛红红的,他是到了供销科以后,才知道了领导们这些“道道”。</p>
尤其是主管副厂长马大元,两头通吃,他从客户那里听说过很多“小道消息”。</p>
听得多了,不由他不信。</p>
钟国仁也知道,当时县一级的国企这种情况很普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