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耕、耙后,由于秧苗还没长齐,日子不足,还没有长高,不能插裁。</p>
有力扛着铁齿耙来到稻田里,开始挖田泥搭田坎。正如长富所说的话,田埂被挖成一个陡峭的斜面,稀泥巴覆盖上去,还没来得及用铁齿耙压紧,就滑下来了,索哧一下滑到泥水田里。</p>
有力再次握紧铁齿耙挖了两、三次泥。可是稀泥巴每次搭上去又都滑下来了,而且越往后稀泥水湿滑了田埂斜面,搭上去的稀泥巴下滑的更快了。</p>
有力无奈地停下铁齿耙,思索起来。挖田坎也需要经验,需要墨守成规,不能轻易说什么标新立异,否则会把事情办砸了。眼下如何做才好?有力想起长富说过的话:“挖田坎要挖成凸肚型。”“凸肚型”无非是上面有一个较小的较平缓的斜坡,能够搭住铁齿耙挖来的那团稀泥的上端,缓解稀泥巴下滑。再用铁齿耙压紧、压实。田埂中间凸起的部分,使覆盖上面的那团稀泥巴弯曲变形,中间凹陷。一凸一凹粘连在一起,搭上去的稀泥巴就不会下滑了。</p>
为什么“凸肚型”田坎才便于接纳挖起来的那团稀泥巴,让稀泥巴不滑落下来?有力突然意识到,稀泥巴滑落下来的原因是搭田坎时挖的稀泥巴太小了。有力想起一个农民要耕种几亩稻田,砍、削、挖、犁、耙、踩……几番操作下来,农民早就累得精疲力尽,有心无力。因此每道工序都要讲究快速高效,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挖田坎的时候,只挖掉田埂上薄薄的一层土,挖成“凸肚型”。搭田坎的时候,每次用铁齿耙挖一小团稀泥,覆盖上去,摊平,防止田埂往外渗水就行了。</p>
有力看见有的农民搭成的田坎,由于搭上去的稀泥层薄,过一段时间后,常常裂开了多条裂缝。薅田的时候,农民往往会伸脚踩一踩,踩紧实一些,以免往外渗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