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仁开始滔滔不绝的发表着他的看法。 “这些节度使虽然可以征收当地百姓的钱粮,一年两年还行,时间一长定会闹得怨声载道。 到时候,一定会有大批大批的民众逃离节度使所在的辖区。 没有民众就等于断了他们的兵源,也断了他们的钱粮供给。” 李隆基眼睛一亮,接口说道。 “没钱,没粮,那他们手下的士兵就有可能哗变。 到时候朕只要兴兵镇压,就可一战破之。” 司仁点了点头。 “没错。 士兵没有军饷是肯定不愿意为节度使卖命的。到时候战事一起,只要舆论控制得当,甚至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决掉这个麻烦。” 李隆基收起笑容,轻叹一声。 “哎,要是朕能早点想出这个主意就好了。 可惜大局已定,在怎么挣扎都是徒劳的。” 看来李隆基已经知晓安禄山会马上起兵反叛这件事了。 而且他根本无力去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这就像个连锁反应。 一旦安禄山起义,其他节度使就会纷纷效仿。 现在的局面对李隆基来说已经陷入了死局,想要破局,就势必要以雷霆之力搞垮安禄山的集团军。 司仁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对策,信心满满的开口说道。 “陛下,事情还有转机,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李隆基闻言大喜过望,连忙开口说道。 “爱卿,不知你有何妙计?” 司仁开口说道。 “我们这样,然后在这样” 李隆基紧锁的眉头慢慢展开,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明显。 “好,就依爱卿之言。” 隔天,李隆基就没有上朝,而是让杨国忠主持朝中大小的一切事务。 杨国忠大喜过望,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无限的权柄。 各地的大事小情都由杨国忠一人决断。就连朝廷任免官员的事情都一并交由他来处理。 杨国忠最初还小心翼翼,办事亲力亲为。想给李隆基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接连一个月,李隆基始终没有上朝,就躲在后宫与杨玉环亲热。 朝中忠于李家的忠臣纷纷谏言,可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而杨国忠也渐渐露出了他的獠牙,趁此机会大肆敛财,并在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大力安插自己的亲信。 朝廷在杨国忠的治理下变得乌烟瘴气,贪官污吏更是层出不穷。 朝廷内的官员都知道李隆基现在已经被美色迷了心智,无心早朝。几个皇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认为自己的皇帝老爹天命已到,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朝廷外,各方的节度使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有惋惜的,有不屑的,还有愤怒的。 当然,随着这个消息一起到来的,还有一纸换防调令。 而署名正是丞相杨国忠。 不仅如此,杨国忠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扣下了送给节度使的粮草。 这让各方节度使极度不满,全员对杨国忠发起声讨。 奈何李隆基一心醉于后宫美色,对节度使的奏折连看都不看一眼,大手一挥直接交给杨国忠处理。 而杨国忠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期望,将所有状告他的奏折统统销毁,并且在心中暗暗把这几个人记下了。 等有机会让自己的堂妹在陛下耳边吹吹风,惩治他们一番。 司仁这段时间依旧没有出门,时不时的与哥舒翰的媳妇切磋武艺。累了就去后院指导一下双胞胎的技巧。 日子过的倒也快活。 数月过去,随着寿王李琩派人到府上邀请司仁后,平静的日子这才被打破。 寿王李琩为司仁备好了酒宴,席间舞女在厅中翩翩起舞。 “现在杨国忠把持朝政,大唐上下乌烟瘴气,不知西平郡王对此有什么看法?” 司仁挑了挑眉,看来李琩已经忍不住了,想要趁势而起了呀。 “回寿王,杨国忠现在就如同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李琩闻言轻哦一声,连忙追问。 “哦?此话怎讲?” 司仁回道。 “杨国忠蒙受陛下恩宠独揽朝政,但他不思报效陛下,反而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大肆贪污。 现在,朝廷成了杨国忠的一言堂。就连远在边疆的节度使都要看他的脸色,否则一个不高兴就要将他们的军饷断掉。 这些节度使可都是手握重兵的呀,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喊出清君侧的口号挥兵攻向长安。 真到那时,陛下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所以啊,杨国忠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李琩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北廷节度使封常清来往密切。可以说,这两名节度使在暗中默默支持李琩。直到他登基为帝。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治所在龟兹城,其主要的职责是镇抚西域。管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麾下兵力总计两万四千人。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治所在北庭。其主要职责是防御游牧民族,和北边的突骑施和坚昆。麾下兵力两万人。 虽然有这两名节度使帮忙,但想要改朝换代,军士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李琩想到了哥舒翰。 哥舒翰他是两地节度使,分别担任着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麾下兵力总计近15万人。 因为半年前生病,所以才将兵权交出,暂由哥舒翰副手代为统军。 所以,只要司仁回到河西和陇右,立刻就能重新掌握15万大军。 而,哥舒翰是继安禄山后,最大的军阀。两人的实力差距并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哥舒翰在历史上是忠于皇室的,也许是因为年龄大的缘故,所以并没有什么野心。 而李琩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他的三哥李亨。 李亨现在是太子,与朔方节度使张齐邱关系密切。而朔方军共有6万4千余人,加上皇城禁卫军现在还归杨国忠调配,这对李琩来说威胁性太大。 所以,他希望能够把司仁拉入他的阵营。 只要司仁啃归顺,那么改朝换代,就在今朝。 “我从小就是听您打仗的故事长大的。 当初您不到十天就攻克了石堡城。然后又接连攻下了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黄河九曲,在这些地区设置了洮阳郡,成立了神策、宛秀两个军。 当时的您是何等的英姿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