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梅匆匆离开皇宫,直奔苏府。到达时,她见到叶纭姿正与一位年轻男子谈笑风生。素梅立即跪下,诚恳地道谢:“多亏了叶小姐出手相救。” 叶纭姿看了素梅一眼,心中明白宫中的难题已解。 当然,此时此刻,所有人都被京城的乌鸦事件搅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娴妃的处境。 她轻声说:“先起来吧。” “多谢叶小姐。”素梅满脸感激,仿佛遇到了救星。 在她心中,叶纭姿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年纪轻轻就如此有智慧。 “叶小姐……”素梅本想问她是如何办到的,但看到旁边坐着一个陌生男子,犹豫着没敢开口。 注意到素梅的目光,叶纭姿解释道:“这事不是我一人之力,全靠陶大夫的帮助,才让乌鸦们聚集而来。”她微微一笑,向陶其铭点头致意。 陶其铭挠了挠鼻子,脸红地说:“哪里哪里,只是小把戏罢了。” “陶大夫?”素梅惊讶地看着他。 “没错,他是沈家主请来的名医,现在住在宁家别苑里。”叶纭姿补充道。 素梅恍然大悟,原来也是自己人。她对陶其铭表示感谢:“原来是这样,素梅在此谢谢陶大夫了。” 叶纭姿拿起茶杯,轻轻地啜了一口,茶香扑鼻。思绪不禁回到了两天前。 那时,素梅来找她,请求帮助娴妃摆脱困境。 叶纭姿苦思冥想,直到记起素梅曾提到梅花殿屋顶上放置腐肉引来乌鸦的事。 既然有人想要通过乌鸦给娴妃抹黑,那为何不用同样的手段来转移注意力呢? 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如果失败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叶纭姿决定找陶其铭商量对策。 了解到情况后,陶其铭精心调制了一种特殊的药剂,可以让腐肉散发出更强烈的气味,从而吸引更多的乌鸦。 今天,他们将处理过的腐肉放在了不同府邸的屋顶上,效果显着,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成功地让大臣们的视线从娴妃身上移开了。 听完这一切,素梅激动得肩头颤抖,满是敬佩之情:“小姐真是机智无比,陶大夫的手艺也令人惊叹。” 陶其铭被夸得脸颊泛红,“哈哈,这不算什么。” 然而,素梅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要是那些乌鸦一直不散怎么办?万一朝廷追查下来,发现了与我们有关联……” 陶其铭立刻安慰她:“别担心,在配制药剂时,我已经加入了特定成分。乌鸦吃了这些腐肉后,两小时内就会感到口渴,自然而然会飞往青城山下的河流去饮水。到时候,它们自然就离开了。” 素梅听罢,暗自赞叹陶大夫考虑周详、心思细腻。 一群乌鸦突然飞来,又匆匆离去,恰好帮娴妃娘娘摆脱了困境,没留下任何把柄。素梅感激不已,语气真挚地向两人道谢。 “叶小姐,娘娘说了,您的恩情她铭记于心,将来您有任何需要,尽管派人进宫找她,只要能力所及,定会全力相助。”素梅说道。 “好的。”叶纭姿微微一笑,点头应允。 实际上,这次帮助娴妃娘娘,叶纭姿有着自己的打算。日后苏府或许有求于人,而娴妃娘娘无疑将是重要的助力。 素梅了解清楚情况后便离开了。叶纭姿让玉漱送她出门。当房间里恢复宁静时,叶纭姿转向陶其铭,真心实意地道谢:“陶大夫,真的非常感谢您的相助。” 没有陶其铭的帮助,事情绝不会这么顺利。“不客气。” 陶其铭摆手笑道,“临走前沈司晏特意交代我要好好照顾你。现在能帮你大忙,等他回来……”他低沉地笑起来,眼中闪烁着光彩,“我相中了几种西域的药材,让他全买回来。” 叶纭姿一愣:“药材?” “对,那些药材极其珍贵,但我实在渴望得到它们。有了这些药材,我能调配出更厉害的药剂。”陶其铭显得有些不甘心,咬牙切齿地说,每株药材价值连城,平时只能靠敲诈沈司晏解馋。 叶纭姿笑了笑,“这事好办。” “陶大夫,如果你需要什么药材,直接去西街的苏家药材铺拿吧。无论什么药,都能为你备齐。费用记在苏府账上,就当作是我答谢你的。” 陶其铭一时没反应过来,惊讶地看着叶纭姿。叶纭姿递给他一块苏家木牌,“这家店是我们开的,你不用拘束,随意取用任何药材,我都不会过问。” “真的吗?”陶其铭接过牌子,手微微颤抖。 “当然。”叶纭姿肯定地点了点头。 陶大夫对她恩重如山,甚至救过母亲的命,几株药材算得了什么呢? 即使要整个店铺,她也愿意双手奉上。 陶其铭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我想要的是非常贵重的药材。” “没关系。” “特别是西域的天明根,价值千两黄金。” 陶其铭感动得几乎要落泪,他心中激动万分,差点想要拥抱叶纭姿。 她不仅心地善良,还如此慷慨大方,让他忍不住想,如果能娶到这样的女子该多好。可惜啊,现在他只能羡慕沈司晏的好运了。 正如陶其铭所料,没过多久,京城上空的乌鸦群开始向西飞去,黑压压的一片,像是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条流动的黑河,让城里的百姓都惊讶不已。 “它们真的飞走了。” 侍卫赶紧向皇帝报告:“陛下,那些乌鸦已经全部朝西边飞去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金銮殿,大臣们顿时松了一口气,仿佛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 “真是太好了。” “没错,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不祥之兆。” “一定是陛下的圣德感天动地,将这些乌鸦驱散,保佑国家安宁。”众臣纷纷称赞道,有些人更是借机讨好,而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皇帝也感到宽慰,轻轻挥了挥手。乌鸦的离去确实是一件好事,否则流言蜚语可能会动摇皇权。 同时,关于娴妃宫中的那桩事也渐渐被人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而在远离京城的一个小县城里,百里延正带领着赈灾队伍。 经过三天的跋涉后,他们决定在这个县城过夜,第二天再继续行程。由于物资无法进入县城,一部分人留在山脚下扎营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