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条乌衣巷,半部六朝史。”这话是一点也不夸张。 乌衣巷,乃是南京夫子庙以南的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历史悠久。 三国时期,这里乃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的营房所在地。 有一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的前两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写的便是这里了。 朱雀桥便位于这座小巷子的背面,千年来屹立于秦淮河之上。 之所以叫它乌衣巷,在刘禹锡的诗句里面便有提示,“王谢”指的便是晋代两大超级门阀,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而这两家的宅草第一”王献之、才女谢道韫、北府兵主谢安、山水派诗歌鼻祖谢灵运以及东晋士族最后的荣耀——谢玄。 这一日,烟雨如丝,如梦如幻。 雨滴轻轻拍打在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溅起一片片水花。周围的古典建筑在雨中显得更加古朴典雅,青瓦白墙被雨水洗的更加明亮。 迎面而来的则是一个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江宁县县令——钟年。 世人皆知,秦淮河两岸乃是出了名的消金窟,便是柳下惠复生,来到这,也得丢下二十两银子。 白天,清一色的江南烟火气,小桥流水人家,尽显旖旎的江南水乡风光。 到了夜晚嘛……如果仅仅只用四个字形容,那便是夜夜笙歌。 当然,这个笙正不正经,那就说不准了。 酉时以后,走在河岸边,甚至都不需要竖起耳朵倾听,随随便便就能听到一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声音。 当然了,偶尔也能听到有小娘子唱曲的声音,只不过这反倒并不是主流。 因为别说是听曲了,大部分的人仅仅只是听这些小娘子调情两句便已经天雷勾地火,提枪上阵了。 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听曲。 当然,也有完事之后再听曲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除去这些纸醉金迷,这一条金淮河却也见证了无数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想那秦淮八艳在这里又留下了多少凄婉的故事? 然而这一切,钟年都没有兴趣去探究。 他来这里,只是为了帮丫丫买一些胭脂水粉。 因为这里,距离县衙实在是太近了。 有多近呢? 后梁贞明三年(917),杨吴政权将原本的上元县分析,拆分为上元、江宁二县,两县县衙位于同一座城池,同时两县以秦淮河为界河。 秦淮河以北为上元县,河南为江宁县。 但是有趣的是,这个时候的上元县衙位置不变,但是这里已经变成了江宁县,而新建的江宁县衙却在河北,也就是上元县内。 此后一千年间,上元、江宁两县始终同城而治,但是由于管理不便,因此两座县衙的位置屡有变动,到明朝洪武年间,江宁县县衙的位置距离这条乌衣巷仅仅只有一街之隔…… 钟年手里面提着数个木盒子,是他从乌衣巷和胭脂巷两家胭脂铺子买来的胭脂,这几个盒子足足价值三贯大钱! 什么概念,就是钟年一个半月的俸禄。 当然了,钟年每次回去都跟丫丫说只用了五百文钱。 而丫丫又不方便出门,更不可能来秦淮河畔这种地方,所以自然不知道她家公子一直在“骗”她,当然,这也不叫骗吧,这应该叫善意的谎言。 用钟年的话说就是,“苦了我可以,但是不可以苦了我家丫丫。” 钟年撑着一把油纸伞,看着烟雨中的秦淮河,如织的游人乘坐着画舫游荡其中,无数绝色的女子在船头搔首弄姿。 钟年微微叹了一口气,喃喃道,“任重而道远啊。” 尽管这样的秦淮河有着千重浪漫,万种风情,然而,这不是钟年想要的盛世。 钟年不期望这天下能如自己所愿,那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的事情,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江宁县,打造成一个如烈火烹油般的盛世。 但是,这纸醉金迷的秦淮河,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 只是这秦淮河的水很深,还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能够搅和的,更何况,河对岸乃是上元县,还不归他管。 钟年再次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便决定往家走,想来丫丫已经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等着他回家了,好不容易休沐一回,当好好陪一陪家人才是。 “嗯?这是……” 钟年突然眯了眯眼,随后一个闪身,消失在了原地。留下了一脸错愕的众多游客。 等到钟年再次出现时,他已经爬到了一家名为红袖招的青楼的屋顶了。 他轻轻地将木盒放在翘起的瓦片上,随后迈着猫步缓缓向下摸索着。 在他身下的屋子里面传出了断断续续的交谈声,但是在钟年开启了顺风耳之后,他还是听得很清晰。 “千户大人,您可一定要帮咱这个忙啊,不然咱可都是活不下去了啊!” “是啊千户大人,那小子当真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千户大人,不但是我们几个苦不堪言,便是这城中的百姓也是又怒不敢言啊。” 过了一会,一个更加粗犷的声音响起,“我看不对吧,这江宁县可比以前要繁华的紧呐,能让你们这么痛恨,想来这也应该是一个大大的清官呐。” 先前开口的几人急忙又道,“千户大人,不是这样的,您看到的都是假象,这些商贩和那什么狗屁环卫工,都是那钟年花钱请来做戏的!” “可是那钟年不过一个七品县令,哪里来的那么多俸禄啊?” “千户大人,是这样的,那钟年不顾朝廷法度,与民争利,侵占百姓田土,与商人争利,强行抢夺商人的收益,谁要是不从,在这江宁县,连买卖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