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肆虐着淅淅沥沥的雨点。 苏远用校服外套裹住头,加快脚步。 他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道,最后走进了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 “小苏?” 刚进小区大门,亲切和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远转过头,发现是住在自己对门的王奶奶。 王奶奶一只手撑着伞,另一只手提着菜篮,满头白发,眼神浑浊却慈祥。 见到苏远,她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露出慈祥的笑容:“回来了?你这孩子,伞都不知道打,淋坏了怎么办?” 说着,王奶奶把手中的伞递给苏远。 “不用了阿婆,马上到家了。”苏远想着反正淋一路了,也不差这几步。 “拿着,会感冒的!”老太太固执的说道。 老一辈人最坚持这几点,绝不能淋雨,必须按时吃饭,要按时早睡,少吃外面的洋快餐 苏远无奈的接过伞,撑在两人头顶,搀扶着老人往小区里走去。 “小苏啊,你上个礼拜没回家吗?阿婆包了饺子,本来想给你送去的。”王奶奶笑吟吟道。 “啊,我上礼拜在同学家住的,谢谢阿婆。”苏远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同学家住啊同学家住好。”王奶奶喃喃着点头,浑浊的老眼里露出一丝心疼。 她知道这个住在自己隔壁小伙子是个孤儿,甚至刚搬来的时候还只有十一二岁。 一般这个年纪的小男孩,根本都还没有自理能力。 但他却已经要开始独立生活,自己洗衣做饭,自己去学校报名,生病了自己去医院 所以小区的邻里街坊,一直都对苏远格外照顾,经常给他送些吃穿用品,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邀请他到家里吃饭。 苏远搀扶着老人走进一栋单元楼,楼道里昏暗潮湿,堆放着杂物和垃圾,两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小广告和一些涂鸦。 两人缓慢的走上三楼,在来到王奶奶家门口时,她突然拽住了苏远的手。 “等会来阿婆家吃饭。” “不用麻烦了吧,阿婆。”苏远感觉浑身疲惫,只想回家好好睡一觉。 “你刚回来,家里肯定没吃的了,阿婆今天多买了菜,吃不完明天就坏了!”老人紧紧握住苏远的手,一副他不答应就不让他走的架势。 明天就坏了,那我今天没回来怎么办苏远感觉好笑的同时,心底流淌出一股暖意。 他没法再拒绝老人的善意,笑了笑道,“好,那我回家洗个澡就来。” “好好,赶紧去吧,别感冒了。”阿婆见苏远答应,这才露出笑容,拿出钥匙打开房门。 苏远也打开了家里的大门。 屋子里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苏远没有急着开灯,而是踱步到窗前,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看了一眼屋外暗沉的天空。 “天黑的越来越早了”他喃喃道。 江衍市属于南方,现在正值初夏,天黑的时间一般在晚上七点过后。 可是现在才六点钟不到,在屋子里不开灯的话就已经影响视线了。 这种变化未免太过不寻常是灵怨带来的吗? 他不由得联想到,长发青年说的那句「江城市已经全黑了」。 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整个世界都会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算了,不想这些。”苏远摇了摇头,走进浴室开始洗澡。 洗完澡之后,苏远把湿漉漉的衣服丢进洗衣机,换上一套干净的衬衣之后,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 有段时间没回来住,家具上已经积攒了一层灰。 从精神病院出院后不久,苏远就被人收养了。 但奇怪的是,他从未见过收养自己的那人,只知道对方姓裴,苏远一直管他叫裴先生。 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就是裴先生安排的,除此之外,对方每个月还会按时打给他一笔生活费。 苏远很感谢裴先生,没有他的话,自己现在说不定正在快手上摇花手。 毕竟,没人会收养一个有精神病史的孤儿。 但裴先生却从未露面,自己甚至连他联系方式都没有。 苏远猜测过,裴先生可能是位默默做慈善的富豪,自己只是他帮助的人之一。 打扫完家里卫生之后,苏远敲响了隔壁的房门。 “来了啊,小苏。”开门的是王奶奶,她的脸上依旧挂着慈祥的笑容, “快进屋快进屋,来的正好,洗洗手就可以吃饭了。” “好的阿婆。” 夜色慢慢降临,暖暖的灯光照亮着客厅,苏远坐到餐桌前,浓郁的香味飘入鼻尖。 餐桌上已经摆放着三道精致的菜,此时王奶奶又端着一锅鸡汤从厨房走出。 “刚炖好的鸡汤,趁热喝。”老人将鸡汤放在餐桌上,笑呵呵的说道。 看来菜是真的买多了苏远拿过三只瓷碗,先给王奶奶盛了一碗鸡汤,笑着问道:“阿婆,这么多菜,我们三个吃得完吗?” 王奶奶的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只剩下她和她的孙女陈倩。 陈倩比苏远要小两岁,今年刚上高一,是一个文静又容易害羞的女孩子。 她经常会帮着王奶奶给苏远送一些吃的,两人每次见面,陈倩都会脸红着低下头,说话也结结巴巴的。 苏远对这个可爱的邻家妹妹印象很深。 “哪有什么三个人?只有我们两个啊,所以小苏你得多吃点,你还在长身体,营养要跟上”老人笑吟吟道。 “两个?” 鸡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苏远对着碗口轻轻吹了几下热气,随口问道:“陈倩不也是今天回来嘛?” 此话一出,半天没有等到回复。 苏远疑惑的抬起头,他看到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迷茫。 “陈倩是谁?”王奶奶问道。 “” “” 苏远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消失,面沉似水,看不出任何表情。 他低下头,不再讲话了。 “怎么了小苏,身体不舒服吗?”王奶奶关切道。 “没事。”苏远捧起碗,大口喝着鸡汤: “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