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眉头拧的更紧了,“朕记得武德九年朕刚刚即位时,新罗、百济上书告发高句丽南侵,朕派朱子奢前往海东三国调停,之后高句丽允诺与新罗、百济两国修好,这才过去三年,那边又开始了?”</p>
文武百官此时已经听明白了,新罗这是来求援的,房玄龄立即出来说道:</p>
“武德九年,高句丽以一国之力,侵两国疆土,海东三国之中,高句丽国强于新罗、百济,但若是新罗、百济联合抗击高句丽,一时半会,高句丽也拿不下来。”</p>
“若是我大唐对新罗、百济施以援手,高句丽腹背受敌,必然退兵,不敢妄动。”</p>
房玄龄肃然道:“这便是上一次陛下派遣使臣前去海东三国调停,能够成功的原因。”</p>
李世民听出他的言外之意,皱眉道:“房爱卿的意思是,朕此次派人前去调停,将无功而返?”</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正是!”</p>
房玄龄点头道:“高句丽这次是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为的就是速战速决,其势之凌厉,其火之迅猛,可想而知。”</p>
“陛下若是派使臣前去调停,一旦被拖住,新罗危矣。”</p>
“但陛下若是出兵相助,突厥那边必有异动,一旦我大唐和高句丽国进入僵持阶段,到时反倒是我大唐腹背受敌。”</p>
李世民听完他的分析,一边思索一边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p>
房玄龄沉声道:“臣以为,高句丽国日后将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我大唐此次应当援助新罗。”</p>
“保住新罗,新罗便能替我大唐牵制住高句丽,有朝一日,我大唐需要对高句丽用兵之时,可与新罗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p>
李世民不动声色,问道:“如何援助?”</p>
房玄龄认真道:“臣以为,一方面应当派兵北上,防止突厥异动。”</p>
“另一方面,要派使臣和数万大军前去海东三国调停。”</p>
“一旦新罗势危,我大唐立即介入其中,对高句丽国用兵,高句丽必定收回攻打新罗之兵,一旦高句丽收兵,百济便不敢妄动,如此一来,新罗之危便解。”</p>
话音甫落,郑元璹忽然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异议。”</p>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颔首道:“讲。”</p>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郑元璹肃然道:“房公刚才之所言,要北抵突厥,南攻高句丽和百济两国,一旦如此,战势必大。”</p>
“我大唐如今百业待兴,国库空虚,真要为了一个新罗,来一场空前之战?”</p>
“所以臣以为,我大唐应当凝神以对突厥,不能分心以助外邦啊。”</p>
房玄龄转头看着他,“郑寺卿有所不知,新罗若是被灭,对我大唐没有好处。”</p>
郑元璹反驳道:“若是因为帮助新罗,让突厥再次南下,使我大唐腹背受敌,结果岂不是更坏?”</p>
房玄龄耐心解释道:“自我大唐建国以来,新罗年年纳贡,岁岁称臣,外邦有目共睹,如今新罗遣使而来,我大唐若是不应,不仅使新罗寒心,更会被所有外邦瞧不起!”</p>
郑元璹摇头道:“我大唐不是不应,只是不派兵,而是遣使过去,进行调停。”</p>
房玄龄有些生气,呵斥道:“但你知不知道,这是派使臣送死!”</p>
郑元璹反问:“高句丽和百济敢杀我大唐派出去的使臣吗?”</p>
房玄龄斩钉截铁道:“你不懂军国大事,新罗一灭,高句丽必定联合突厥,反我大唐!”</p>
“房公,你危言耸听了。”</p>
郑元璹数说完,不去看怫然的房玄龄,抬头望向若有所思的李世民,说道:“陛下,臣以为,只需遣使一员,即可应新罗之求,同时解海东三国之乱。”</p>
李世民收回心神,看了一眼房玄龄,说道:“房爱卿,郑爱卿的话,不是没有道理。”</p>
“高句丽南侵新罗,是因为联合了百济。”</p>
“百济不知一旦新罗覆灭,下一个就是它。”</p>
李世民道:“只要我大唐遣使一人,前去海东三国,告诉百济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百济退兵,高句丽自然也会退兵。”</p>
郑元寿立即作揖朗声道:“陛下圣明。”</p>
房玄龄见李世民已经有了主意,便按捺住涌上喉咙的话语。</p>
李世民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问道:“至于使臣的人选,诸位爱卿,有推荐的人吗?”</p>
郑元璹朗声道:“陛下,臣推荐一人。”</p>
李世民看着他,问道:“谁?”</p>
郑元璹严肃说道:</p>
“程俊。”</p>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挑。</p>
“陛下,臣也推荐一人!”</p>
程咬金这时一脸怒意的走了出来。</p>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推荐谁?”</p>
程咬金指着郑元璹,大声道:</p>
“臣推荐郑元璹的儿子!”</p>
喜欢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请大家收藏:()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