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面带微笑望着二人,问道:“欧阳学士,褚学士,你们还有问题吗?”</p>
二人沉默不语。</p>
孔颖达继续说道:“今日之争,是学术之争,虽然不决生死,但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下。”</p>
说完,他望向了程俊,又看了看国子监和弘文馆的学生们,说道:</p>
“你们不要怕争,争,才是天之道。”</p>
“湖静无波,流水则鸣,谷深俱寂,落石则响,木连为林,风吹则簌。”</p>
看着两方学子们陷入思索,孔颖达直言说道:</p>
“流水成溪,意在争相入海,落石震谷,来自山石争动,簌簌之音,源于风摧秀木。”</p>
“追根究底,是因争而鸣!”</p>
孔颖达掷地有声说道:“争鸣争鸣,不争,何来的鸣!”</p>
“儒学也是如此,尔等伏案研究,与闭门造车有什么区别?穷极一生,能让儒学有多大的变化?”</p>
“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发展至今,因为周遭环境太过于安逸,天下儒士都快要忘记孟子说的那句话了!”</p>
孔颖达沉声道:“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家国适用于此理,儒家学说,也同样适用此理。”</p>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达。”</p>
“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更没有一劳永逸的道理。”</p>
“所以要变,春秋儒学,适用于春秋,不适用于战国,所以法家兴盛。”</p>
“汉初儒学无以济民,所以汉代君主休生养息,黄老之学再起。”</p>
孔颖达语气一顿,接着说道:</p>
“到了我大唐,陛下以儒学作为国之根本,奉行以德治国,但在老夫看来,还远远不够,甚至,儒学会因此走向僵化。”</p>
欧阳询皱眉道:“孔祭酒,你危言耸听了。”</p>
孔颖达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原因何在,就在于科举!”</p>
科举众人纷纷愣了一下。</p>
程俊闻言目放异色的望着孔颖达。</p>
孔颖达道:“朝廷开科取士,皆以五经要义为准绳,这没有错,但长此以往,只尊儒学,以后如何不僵啊?”</p>
“所以,我觉得应该争一争!”</p>
孔颖达恳切道:</p>
“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隅,今日兵家和儒家相互争一争,能让儒家看到更广阔的方向,促其发展,才可使儒学成为万世之基啊。”</p>
“说得好!”</p>
程俊拍手鼓掌,听了孔颖达的一番见解,程俊对孔颖达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p>
他竟然能看到未来程俊想到了后世的八股文,身为穿越者,他知道这个历史。</p>
但是孔颖达却仅凭蛛丝马迹,就能预料到未来,这份眼界,不愧是大儒。</p>
欧阳询、褚亮彼此对视了一眼,孔颖达的言语,让他们感到震撼,但是,这并不足以说服他们。</p>
褚亮问道:“凭程俊一人,你觉得能让我等受益匪浅吗?”</p>
孔颖达反问道:“不试试怎么知道?”</p>
褚亮冷声道:“老夫问你,分出高下,应当如何?”</p>
孔颖达毫不犹豫道:</p>
“如果程俊胜出,我们国子监,聘其为师。”</p>
聘其为师二人心中一惊,让程俊当上国子监的授课之师,孔颖达真够敢想的,程俊才多大年龄。</p>
但孔颖达确实有这个权力。</p>
欧阳询问道:“他败了又当如何?”</p>
“孔祭酒,你要明白,国子监和弘文馆之争,必然会很快传出去,一旦程俊输了,国子监会因为他而名声扫地,你考虑过这个后果吗?”</p>
孔颖达语气毋庸置疑道:“他败了,老夫担责,即刻卸任祭酒之职。”</p>
玩得这么大?</p>
褚亮、欧阳询眼瞳一凝,吃惊的望着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