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记两遍。”何诗菱依窗笑道。</p>
“越记越乱,你还不知道我嘛。”凌蒙初把嘴一撇,“看来,你也是无计可施了。”</p>
“她有办法。”何诗菱停下手中转着的笔,朝讲台前点了点。</p>
“她能有什么办法呀?”凌蒙初看向讲台上的历史老师。</p>
“老师,你这曲线画得很有趣呀?”“老师,画得这个,像是一个树干的分枝图呀,中间是树干,左右细小的是各个枝丫,再往上就是树梢尖端了。”</p>
“哦,好像是的呀。”</p>
“还真是,倒立的大树呀。人物事件时间便是片片的枝叶了。”</p>
“聪明呀你。”“哈哈,难得聪明了。“</p>
教室的议论声响起来的时候,谭希玲把粗线往左延伸至黑板的最左端写上1840,而后又从粗线往上下方向,各延伸出一些曲线,继而又从曲线上再分开几支出去,转过身来,“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事件及历史意义为辅线的脉络图,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树状结构图。”</p>
“树状图?”“历史知识脉络图?”</p>
“老师,这是要给我们把这一学期的历史知识都串起来嘛?”</p>
“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不需要记笔记了?”</p>
“老师,我们的历史作业,可以交这样的线条图嘛?”</p>
“想得美,历史事件和意义陈述,你不用文字来表达,怎么得分呀?”</p>
“整本书,我们会用三条线来串联,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