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替本王做事,这种丹药算不得什么,就算你只剩一口气,本王也能将你救回来。” 永乐朝朱高煦给叶克舒画了一张大饼。 “是,卑职明白,多谢王爷栽培。” 叶克舒激动的跪地行礼道。 “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本王再召你议事。” “是,卑职告退。” 大明的将士在将盛京城内的建奴全部清剿了一遍后,将死忠分子全部砍了,首级筑成了京观,接着便开始整军了。 而叶克舒作为沈阳总兵,永乐朝朱高煦将原本属于他麾下的建奴全都分配到了他的营下,组建了一个五千人左右的满洲营。 这让叶克舒大喜过望,原本他以为自己投降后,汉王爷最多给他挂个虚职,做个带路党,没想到竟然还给了他这么多士兵。 再加上仙丹的作用,这让他对大明的忠诚度直线上升。 叶克舒在出了将军府后便直奔军营,一路上的明军将士都知道这个建奴已经被自家王爷收服,没有为难他。 叶克舒来到军营后发现自己麾下的将士,都在。 而且一个个的都披头散发,有些还学着扎了大明的发型,只是头发太短,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一应兵甲俱在,大明的将士仿佛根本不怕他们忽然反叛。 叶克舒看了一眼军营边驻扎的明军将士以及他们身上的武器装备,心里最后的一丝小心思也被掐灭了。 “弟兄们,蒙汉王爷不弃,本官如今添沈阳总兵一职,尔等便是本官麾下卫士,大清不仁,吾等当反清复明,吾等便是王爷麾下的先锋,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早上还是大清盛京城的士兵,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沈阳军卒,在叶克舒的号召下,集体叛清了。 什么,你说京城的家人怎么办? 别开玩笑了,这些人中除了那些高层军官,其他人基本都是关外留守的建奴,妻子孩子都是盛京本地的,根本不用担心人质的问题。 至于叶克舒,确实有妻儿在京城为人质,可是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至于爹娘早就死了,什么都没自己的命重要,再说,妻儿还不一定有生命危险呢。 听新主子汉王爷说,关外如今的几座小城基本都被大明天兵拿下,只剩下黑龙江和吉林二城。 只待休整一日,便挥师直指二城。 叶克舒跟黑龙江和吉林二位将军也是熟人,知道他们什么德行,而他是总管关外三城的总管,他的话在关外还是很有分量的。 大明将士的武器装备远超大清,有他带路,关外一统如同探囊取物。 毕竟他现在根本无法回头了,连建奴老家,盛京城都被大明占了,就算侥幸不死,活着回北京城,也是被赐死的命。 他才五十多岁,还年轻着呢,犯不着为大清赔上自己的一条性命。 而之前副将马佳哈士奇派去传信的人早已被大明将士拦截了,当场斩杀,关内的建奴还不知道关外的情况,更别提什么援军了,那都是马佳哈士奇为了鼓舞士气欺骗他们的。 而将军府中,三朝朱高煦和朱高燧们正在商讨北上攻占黑龙江和吉林城的相关事宜。 “来之前由检跟本王介绍了一下顺治朝的相关情况。” “刚才你们也知道了,如今是顺治十八年,算算日子,那建奴皇帝应该驾崩了,如今建奴的继任者是一个八岁小儿,朝中由四位辅政大臣共同执政,哼,历朝历代,皇位更迭,朝中都以稳为主,可那四位辅政大臣中有一个可不太安分啊。” 永乐朝朱高煦想起朱由检跟他说过的,有关鳌拜的事情,朝着另外四人缓缓开口说道。 “这是好事儿啊,建奴们如今朝纲不稳,咱们又封锁了消息,关外发生的事情一时半会传不回去,优势在我啊。”洪熙朝朱高煦乐了,这不是天助我也吗。 “盛京城咱们已经拿下了,其他两城也不足为惧,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一统关外的好机会。” 建文朝朱高煦开口应道。 “嗯,如今关内的建奴尚且不知这边的情况,明日,洪熙朝的本王和朱高燧一同前往攻打黑龙江城。” “吉林城则由建文朝的本王和朱高燧负责攻打,叶克舒跟你们一同前往。” “至于盛京城则暂时由本王和老三坐镇,待你们攻下了黑龙江和吉林二城,咱们便会师南下,反清复明。” 永乐朝朱高煦语气冰冷道。 “明白x5” 大明的军队在永乐朝朱高煦的一声令下,如同机器一般无情的运转着。 有着叶克舒的带路下,大明军队抄近道,一路北上。 势如破竹般拿下了吉林和黑龙江二城,二城的将军巴海、萨布素也都被叶克舒一刀削首。 城中反抗的建奴全都被叶克舒带着麾下满洲营杀了个干净。 有时候杀你最狠的人往往都是你的族人。 崇祯末年时清军入关,烧杀抢掠的人便是投降的明军,只有大明朝灭亡了,他们的叛国名声才会从身上洗掉。 如今,叶克舒带着满洲营士兵,大肆杀戮着黑龙江和吉林二城中的反抗分子同样如此。 “叶克舒,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也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大清。” “我好恨,好恨没有杀了你这个卖国贼。” “狗贼,皇上一定会替我们报仇的。” “我们会在下面等着你的,哈哈哈哈哈,” “大清的勇士,不惧死亡。” 萨布素和巴海以及一众反抗的建奴们,临死前对叶克舒发出了最恶毒的咒骂。 可是叶克舒毫不在意,而是一刀一刀的将这些建奴全都枭首。 你们骂的是盛京将军叶克舒,与我大明沈阳总兵叶克舒有何干系。 大明的狗,一条就够了,狗多了,竞争就更大了,关内的事情,还没打进去,他叶克舒管不着,可是关外嘛,有他叶克舒一条狗就够了。 而建文朝和洪熙朝的朱高煦、朱高燧则对比没什么意见,狗嘛,有条顺手的就够了,至于哪一条狗,他们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