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阁的工作较为轻松,不过是打扫阁楼,晒书分类,管家严伯虽然清高古板,但心地善良正直,屋内的女侍也都彬彬有礼,一水阁于西湖之畔,碧波粼粼,仿佛时光都变得格外柔软。
午饭时分,晓芙与女侍们一同吃饭,同桌的是一位身宽体胖,却眉目和善的妇人,见晓芙是新来的,便招呼介绍:“小娘子,我夫家姓沈,是城里的教书先生,以后你就喊我沈大嫂变好。”后有转头介绍另一位同座的瘦弱姑娘道:“这个是于娘子,她夫家原是乡里的秀才,后来被征了兵,再也没回来过。”
晓芙只见于娘子生得颇为清秀,有江南女子的水灵和内敛,她抬头跟晓芙打了下招呼,只见她眼角有一颗朱砂痣。
“沈大嫂,于娘子好。我叫纪晓芙。”晓芙笑着说道。
“你夫家做什么的呀?”沈大嫂见晓芙没报夫家姓名,便又问道
“我夫家姓杨,在”晓芙有些心虚,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在军中当差。”
“哦,那可也是很多年没回来了。”沈大嫂把语气放缓:“和于娘子一样,都是苦命人。”
于娘子听了也不禁触动思妇等待远征夫君归来的情肠。
众人忙碌一天,也都准备离去,于娘子有一女儿,早在一水阁外等待母亲多时,突然让晓芙想起了当日和不悔一起的时光,甚至怀念,彼时杨逍也不在,自己与不悔相依为命,亦是为母则刚。
另一边,沈先生也提着一盒江南糖糕,亦在等待接沈大嫂回家,沈大嫂接过糖糕,便分给了身旁的于娘子母女,又给了晓芙,晓芙尝了一口,真的好甜,如沈先生和沈大嫂这般甜。
“这个是杨娘子。”沈大嫂介绍道,沈先生朝晓芙施礼,沈大嫂转头说:“前些日子,看你住客栈,我家有屋子,比客栈便宜,要不你来我家住吧,一月十吊钱。”
晓芙本在客栈不方便,听着一说,心下甚喜,也不推辞,便搬去沈大嫂家,沈大嫂家中颇大,前院是沈先生教书的学堂,后院是居住之处,家里还有三男两女,儿女满堂,令人羡慕。
“杨娘子。你多吃点。”到了晚饭时间,沈大嫂格外热情,孩子们也谦和有礼:“你有孩子么?多大了?”
“有,女儿十四岁,在外学艺(注:较原著稍微修改一下不悔的年纪,她和殷梨亭的感情线也后移)儿子三岁,在”晓芙从不说谎,可如今值得硬着头皮说:“在乡下亲戚家。”
“哦,女儿在哪儿学艺呢?”沈大嫂问道
“武当山。”晓芙脱口而出,但又觉得不妥,也无法反口。
“武当山好地方啊,我远房一表亲就在武当山习武,听说拜在了张仙师六弟子座下,到时候和你女儿也认识一下啊。”
晓芙听了,不禁一笑,但又不露声色,只是继续吃饭。
晓芙于一水阁工作月余,也已夏末入秋,与众人日益熟念,一水阁工作松泛,众人便在西湖边上闲坐杂谈。这日管家严伯带了一张琵琶,原是顾老爷正准备重阳家宴,原来乐师的琵琶声弱,特地找了工匠重修一把,仿的是当年南唐周后的烧槽琵琶,玲珑精致。
“严管家,这琵琶好精致啊。”沈大嫂看得有趣,便也念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严管家,也借我们看看。”
“村野妇人,哪知道琵琶雅乐。”严管家虽然嘴上不愿意,但还是递了琵琶给沈大嫂:“别弄坏了。”
“好咧。”沈大嫂接过琵琶,看了一眼,转身递给于娘子:“于娘子娘家是秦淮河畔,可是会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