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章某人知道诸位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下面马上开始宗宝的话刚一说完,台下就发出一阵交头接耳的声音。</p>
见此,章宗宝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家都是行家,也知道古代画家的字画只要出现在石渠宝笈上立马就身价倍增。</p>
“以目前书画市场的行情来看,只要是《石渠宝笈》中所着录的作品,其拍卖价格罕有低于五百万元至一千万元的。</p>
“而《石渠宝笈》收录钱维城的书画作品竟然达到了近两百件之多,数量之多相当罕见,这是对其书画艺术的肯定,也可见这位名家的书画造诣有多么的高深。”</p>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石渠宝笈》是什么?是不是什么经书或者秘籍啊?”</p>
章宗宝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又是一阵哄笑。</p>
章宗宝也笑着自接自话:“这《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与嘉庆两位皇帝命人编着的大型书画着录,共有三编。</p>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p>
“上面详细收录了清代内府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上迄魏晋,中至清初,下至整个乾隆朝,几乎历代书画名家作品都有收录,还是最优秀的那种。</p>
“钱维城的真迹虽然大部分都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但仍有很多作品散落在民间及海外,这幅《秋江晚渡图》我们宝缘专家鉴定团队一致鉴定为真迹。</p>
“虽然此画没有被《石渠宝笈》收录,但是却加盖了宫廷鉴藏印章,也曾经被内府收藏过,起拍价六十万元。</p>
“今天这镇场子的也是下了血本了,此画没有保留价,哪怕拍出六十一万,那也是大家的。</p>
“另外这是我老章的私人收藏,若是赝品,假一赔三,现在大家可以上台来观画了,时间为五分钟。”</p>
大厅内除了拍卖台外,还有一座鉴赏台,随着章宗宝话音落下,台上的一块巨大的红绸步被服务人员拉开,亮出一个制作精美的玻璃罩来。</p>
罩子中的长桌上放有一副卷轴画,沈愈因为距离太远,运足目力也只能看清这些。</p>
此时已经有人前去看画,当然,贵宾席的那些古玩界以及商界的大佬都没有动。</p>
拍卖会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整幅画浑劲苍厚中又透着几分恬淡幽静,画工很是了的。</p>
在卷首有古诗两句:炊烟孤舟沐秋风,百里青山一望中。</p>
题识:臣钱维城恭摹巨然本。</p>
有钤印两枚:臣钱维城,染翰。</p>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p>
这是一副“臣字款”的绘画,也算章宗宝耍了一个心眼,钱维城确实是《石渠宝笈》名家,但此画并没有被收录进石渠宝笈,他却说了一通《石渠宝笈》的各种好处优点,若是脑子转的不够快的,很容易就听迷糊了。</p>
钱维城,沈愈非常熟悉,历史上有名的状元画家。</p>
科举考试名列榜首的画家自古少有,他自幼聪敏喜绘画,最初作写意折枝花果,后来才转学山水。</p>
可说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画功底蕴,后来运气爆棚更是得到清代名臣着名画家董邦达的指导,随董邦达学画山水。</p>
钱维城遂变画法,以干笔勾勒,重视烘染,笔墨浑然一体,又能作界画,最终名盛于世。</p>
除了董邦达的指导外,他的绘画远师元代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p>
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徽、王原祁。</p>
讲究一个上追前辈,以古为师。</p>
钱维城素有清名,是乾隆非常信任的一位官员,当然这也与其能力有关,历任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等职。</p>
谥号为:文敏,由乾隆皇帝特赐“尚书”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