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答卷!我的心血啊!”不远处传来一位学子绝望的哭喊,声音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老天为何如此不公,我十年寒窗苦读,就这么毁了!” “这该死的雨!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下!”另一位学子愤怒地抱怨着。 “我这文章刚写到关键处,全被这雨水给毁了!” 燕南笙坐起身来,听到四周都是学子们的哭喊声和抱怨声。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这字迹模糊,如何能通过乡试!”一位学子捶胸顿足,泪水和着雨水流淌。 “我怎么就这么倒霉,辛辛苦苦准备了这么久,却遭此横祸!”又有人嚎啕大哭,声音在雨中显得格外凄惨。 燕南笙探头看去,只见不少没有准备的学子,正慌乱地试图挽救被雨水打湿的答卷。 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恐和无助,手中的答卷上,原本清晰的字迹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模糊一片,犹如他们破碎的梦想。 不一会儿,官差们匆匆赶来处理此事。 他们一边安抚着学子们的情绪,一边查看受损的情况。燕南笙看到官差们忙碌的身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确认局面得到控制后,燕南笙这才又躺了下来,听着外面的雨声,思绪万千。 她庆幸自己听了表叔祖的话提前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为那些遭遇不幸的学子感到惋惜。 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燕南笙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慢慢睡去。 乡试的第二场,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与综合分析能力。 试论一道,通常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政治问题或学术议题发表观点和见解,需要考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 判语五条则是对一些具体的案例或情境进行判断和裁决,考查考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正判断的能力。 此外,诏、诰、表内科一道,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能够撰写符合朝廷要求的官方文书。 而第三场主要是经史时务策五道。 考生需要运用所积累的经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和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同时,针对当下的时事政务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场考试对考生的知识广度、深度以及对时事的敏感度都有较高要求。 总之,乡试的三场考试内容涵盖了经典理论、实际应用、历史总结和时事应对等多个方面,全面考察考生的学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场的试卷发下,众人皆屏息凝视,陷入沉思。 而燕南笙只是轻轻扫了一眼题目,心中便已有了清晰的思路。 她微微眯起双眸,目光中闪过一丝敏锐与笃定,随后从容地拿起桌上的毛笔,轻轻在砚台中蘸了蘸墨。 燕南笙提笔时,手指稳如磐石,手腕灵活转动。 笔尖轻触宣纸,犹如灵动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她时而微微皱眉,稍作停顿,似在斟酌用词。 时而嘴角上扬,眼中流露出自信的光芒,笔下的文字如泉涌般倾泻而出。 她写道:“君子者,德行为先,胸怀天下。其德如清风,拂去尘世之污浊;其行似暖阳,温暖人心之寒凉。家国之兴,赖于君子之引领,君子之担当。” 燕南笙的笔触流畅而有力,字体端庄秀丽,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她深厚的学养和坚定的信念。 其他学子尚在苦苦思索如何破题之时,燕南笙已如行云流水般展开论述。 “君子之德,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以正其心,齐家以和其亲,治国以安其民,平天下以惠其众。” 她引经据典,从孔孟之道到历代名臣之事迹,阐述君子之道对家国兴盛的重要意义。 “昔有范公,先忧后乐,心怀天下;又有包公,公正廉洁,为民请命。此皆君子之典范,为家国之兴立下不朽之功。” 燕南笙时而微微仰头,似在回忆那些伟大人物的光辉事迹。 时而目光专注于纸面,笔尖飞速移动,神情庄重而投入。 她继续写道:“今之世,亦需君子之精神。当以诚信为本,以仁爱为怀,以勇敢为行。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责任,不逃避。如此,方能成就个人之品德,推动家国之繁荣。” 此时,考场内一片寂静,唯有燕南笙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她的思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每一个观点都阐述得淋漓尽致,毫无滞涩之感。 “故曰,君子之道,乃家国兴盛之基石。吾辈当以君子之标准要求自己,为实现家国之昌盛而不懈努力。” 燕南笙笔锋一顿,最后一个字落下,她轻轻放下笔,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长舒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而此时,其他学子有的才刚刚破题,有的还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 燕南笙答卷的速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考场中格外耀眼。 本场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燕南笙从容起身,交上了自己完美的答卷。 她走出考场号房的那一刻,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在预示着他辉煌的未来。 乡试结束的这一天,贡院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燕家人浩浩荡荡地来了,燕老爷子精神矍铄,走在最前头,身后紧跟着张婆子和几位伯母,她们都站在马车旁,翘首以盼。 旁支的人也来了不少,燕家这阵仗着实引人注目。 徐老爷子站在燕老爷子身旁,目光缓缓扫过如今燕家的这些族人。 只见他们个个衣着得体,举止端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从容。 徐老爷子心中感慨万分,思绪也飘回到了过去。 想当初初见这些燕家族人时,他们眼中满是怯懦与自卑,行事也畏畏缩缩。 也只有几人敢到自己跟前来说话,其他人则始终低着头都不敢看他。 如今在笙儿的悉心培养下,竟成长成了这般有世家气度的人家! 这样的燕家,怎能不兴? 徐老爷子眼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