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众位官差都惊呆了,他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被燕南笙这强悍的武力值吓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如梦初醒,赶紧上前将行刺的那人牢牢抓住。 那位监考官此时脸色煞白,双腿还在微微颤抖。 他强自镇定下来,走到燕南笙面前,想要安慰一番。 可当他看到燕南笙的脸色比他红润多了,想到她刚才那淡然擒贼的反应,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其他官差匆匆走了。 在那几位官差中,有一人是认识燕南笙的。 见识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身手,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拢。 他想起表哥曾经提起过燕南笙,说他武艺高强,天生神力。 原本他还有些不信,如今亲眼目睹,才知道表哥所言非虚。 想到刚才那一脚的威力,他不禁心有余悸,同时对燕南笙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考场中的其他学子们,在最初的惊吓过后,也纷纷投来了敬佩和惊叹的目光。 他们小声地议论着,对燕南笙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 而燕南笙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平静地坐回了号房,等待考试的开始。 这次的突发事件让原本就紧张的考试气氛瞬间又加上了些许恐怖的意味。 考场中的空气仿佛都凝结了一般,令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那行刺之人很快也被人认出,竟是去年新进的秀才,姓王。 这位王秀才的老家紧邻着燕南笙所在的清水县,叫襄河县。 说起他与燕南笙的纠葛,可谓是积怨已久,当然,是他单方面的积怨。 当年,燕南笙五岁稚龄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一举考中秀才案首,成为了十里八乡传颂的神童。 消息传开,众人皆对燕南笙称赞有加。 然而,当时这位王秀才和几位好友当时跟燕南笙只在同一个客栈等待放榜。 因着燕南笙年龄太小却能考中案首便心生嫉妒,大言不惭地嘲笑燕南笙。 他当着众多邻里的面,撇着嘴不屑地说:“一个五岁的娃娃,奶都没断干净吧?能懂什么经纶学问?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罢了。等长大了,指不定就是个平庸之辈。” 这番毫无根据且充满恶意的言论,立刻引来了众人的反感和驳斥。大家纷纷指责王秀才心胸狭隘,见不得他人优秀。 可燕南笙并未将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依旧刻苦攻读,才华日益展露。 随着岁月的流逝,燕南笙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在学术上屡有建树,还因其品德高尚备受尊崇。 甚至皇上都发明旨褒奖于燕南笙小小年纪为国为民是读书人的榜样。 而那位王秀才呢,虽然也考中了秀才,却再无更多的进益,始终庸庸碌碌。 当初他对燕南笙的诋毁之言,此时成了狠狠抽打他自己脸面的鞭子。 每当有人提起燕南笙的成就,就会顺带说起王秀才那无知又刻薄的嘲笑,使得他沦为众人的笑柄。 王秀才的家里人也因为他的不当言论而饱受牵连。 在村里,人们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避而远之。 家人对王秀才的埋怨与日俱增,父母时常唉声叹气,数落他的不是,说他因为一时的嫉妒心,毁了整个家庭的声誉。 妻子也对他冷眼相待,觉得嫁错了人。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王秀才的内心逐渐被怨恨和扭曲占据,他将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于燕南笙。 认为是燕南笙的存在让他陷入如此困境。 最终,在极度的心理扭曲下,王秀才竟做出了这般丧心病狂的危险行为。 主监考官得知此事后,面色凝重。 他深知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定会影响众多考生的状态。 于是,赶紧安排人手安抚学子,轻声细语地宽慰着他们紧张的情绪。 同时,又调派了更多的官差加强巡逻,以确保考场的安全。 在这般努力下,考生们渐渐安静下来,可他们的心思却都难以收回,仍在思考着王秀才和燕南笙的关系。 不过渐渐地,考生们思考的路子变了。 原本只是好奇两位当事人的爱恨情仇。 不知为何,脑海中却渐渐浮现燕南笙在应对王秀才刺杀时的反应。 那样厉害的身手,真的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能发挥出来的? 更何况燕南笙的年龄比他们还小上不少,怎会有那样厉害的身手? 趁着监考官们重新安排考场时,原本安静的考生们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这燕南笙看着文质彬彬的,没想到身手如此了得,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一位考生满脸疑惑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我都被吓傻了,他却能那么轻松就化解了危机。”另一位考生附和着,眼中还带着一丝惊悸。 这时,一位来自清水县的考生,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提高了音量说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燕南笙的本事可不止这点!” 众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只见他清了清嗓子,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他眉飞色舞,神情激动,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了一般:“原来当年鞑靼部落与我大庆朝开战之前,曾偷偷挖空山体,想要不声不响地进入大庆朝内,偷袭谢家军。 那可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啊!但就是咱们这位燕秀才,他发现了鞑靼人的阴谋,并及时告知了谢家军。 从而让谢家军有了充分的准备,才没让鞑靼人的奸计得逞。” 他顿了顿,接着说:“不仅如此,燕南笙还设计出了一支在雪地中对抗蛮族的队伍。 要知道,那雪地作战可不简单,可燕南笙硬是凭借着他的智谋,帮助谢家军将鞑靼蛮族打得落花流水,赶回了草原深处,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就因为这,燕南笙才获得了皇上的嘉奖。这些年更是被谢家军看中,谢将军亲自封他为军师。” 周围的考生们听得入了神,脸上满是惊叹和敬佩之色。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有这般身手和胆识。”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咱们跟他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 大家纷纷感慨着,对燕南笙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原本紧张恐怖的气氛,也因为对燕南笙事迹的讨论而渐渐消散。 燕南笙对此毫不知情,若是他知道了也只会感慨,这读书人的八卦之心都如此浓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