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紧赶慢赶工期,此时长秋寨的升级工程仍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原来的土寨墙又薄又矮,只能勉强挡住床弩的射击,根本挡不住投石机所投的石弹,要挡住火炮轰击更是天方夜谭。在霹雳军进驻之前,长秋寨民之所以能挡住蒙古人的进攻。一方面是来袭蒙军人数都不多,要么为十人骑兵队,要么为五十人步兵队。这些蒙军都以剽掠为主,并不以攻坚为目的,自然也没有了攻城武器。</p>
负责长秋寨防御的是霹雳军守备旅副旅长兼教导营营长曾勇,他手下的主要兵力为三个士官连,另有一百名民兵作后勤辅助。教导营共有四个士官连和一个军官连,此次曾勇只带了三个士官连过来,留了两个连在横原堡。一方面是那两个连另有任务,另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的麾下有足够的信心。话说教导营士兵都是从霹雳军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是作为战斗骨干和后备军官培养的,不管是政治素养、战斗意志和军事技能都极其过硬。只是包括教导营在内的守备旅装备较差,综合战力比不得野战旅,也比不得内卫旅的特种营和侦察营。</p>
忽都率军刚出彭山城便霹雳军侦知,还没有走到一半距离时,霹雳军便从蒲江城紧急调来了四门要塞炮和六门重型虎蹲炮。这些炮的到来给了曾勇极大的底气,为了大展拳脚不受牵袢,他又将修建长秋堡的数百民工和寨民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他甚至拒绝了俞三提出将特种营全部调到长秋寨协助防守的建议,而是建议俞三手下的特种兵多准备绳索,以防俘虏太多绳索不够用。对于曾勇的骄傲,俞三并不以为其狂妄,反倒觉得理所当然,言罢两人也是对视哈哈大笑。</p>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呃,对号入座的其实不是曾勇,而应该是忽都。忽都的梯次火力推进战术看似无懈可击,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霹雳军的火炮打不到营垒中的床弩,也打不中蒙军工事后的火炮,当然如果长秋寨的没有火炮就更完美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