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在前,有了成功的桉例之后,自然是被后人所细细揣摩。
成功为什么会成功,失败为什么会失败。
然后众人发现,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好爹妈,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然后就没有提及失败的父母是啥了……
咳咳。
曹操很想要成功,也多多少少的想要当光武。
虽然现在的曹操还不怎么敢光明正大的提及此事……
曹操当下并没有经历过赤壁惨败,所以还没有罗老先生三笑典故,他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习惯在惊吓之后遮掩自身的本能反应而已。
曹操虽然没有学过表演艺术,但他心理素质过硬,虽然被传言捅在了痛处,但是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并且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在他大笑的时候,曹操就想到两种应对策略,一则是班师回朝,稳固许县大本营,,『……昔西凉董贼为乱,河洛焚而长安空,人相食而郡县失,此无他也,乃贼失其衡,心脱其矩,纵欲僭越,故而倾覆,害民无数。覆辙在前,人皆知之。幸有丞相挽社稷之倾倒,解乾坤之倒悬,而复大汉之荣耀。如今又有贼隐匿于民众之中,故道丞相逆叛,其心可诛。若丞相倾,则陛下危,天下覆!乞庙堂诸臣合力叩阍,明证丞相之冤,力保危疆不失去,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刘协看着下面安静的官吏,心中涌起一阵疲惫。
这种疲惫就像是从骨头里面冒出来的一般,无法轻易消除,缠绕着他的灵魂,侵蚀着他的理智。
就在前两天,刘协已经公然表示了他『相信』曹操,表示那些传言都是假的,但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要将他架起来烤……
刘协没相信过曹操么?
显然不是的。
只不过人会变的,感情也会变的。当年的『相信』,使得刘协宁愿离开长安抵达许县,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天下依旧纷争,而且还是看不到统一的希望,不知道还要打多久,还要继续纷争多久,现在竟然还要刘协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曹操正名……
是的,他曾经相信曹操,可是年复一年,这山东依旧乱糟糟,关中江东依旧游离在外!
养寇自重的疑虑,使得刘协要很艰难的才控制住心中的怒火,不至于表现在外,尽量心平气和的说道:『诸位爱卿都听到了……都说说罢!』
在丹阶之下的黄琬,如今身为司徒,听完了奏章之后,见左右官吏都在盯着他,便是只能是干咳一声,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如今谣言四起,蛊惑民间,老臣身为司徒,未能教化百姓,处置不力,实则有罪,不敢推诿……老臣请辞司……』
刘协没等黄琬说完,便是直接打断了他,『朕今日要的是献计定策,若人皆临事皆先请辞,那么要群臣又是何用?』
黄琬只能是唯唯而应,低头退下。
其实刘协对于黄琬的印象很好,现在故意对他恶声恶气,其实也是为了将黄琬先抽出来。
因为当下的董卓死得比历史上的早,所以一些在历史上死于乱军之中的老臣,也得以保存了下来,比如当时王允上台之后,因为不满意王允独霸朝纲而离去的黄琬,士孙瑞等,如今在刘协一再征辟之下,又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中。
只不过,真的就是大汉老臣了。
曹操没有将三公职位全数都捏在手里,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其大度,另外一方面则是现在担任三公,嗯,应该是两公,毕竟司马之职,曹操依旧没放,司徒黄琬,司空士孙瑞二人,年岁都大了,并且势力都不强,不能对于曹氏夏侯氏造成什么威胁,还不如丢给刘协过家家。
如果没有丞相一职,司徒司空司马三公自然是位高权重,但是现在丞相往上面一坐,三公就成为可虚职,光有个名头没有实权,什么事情也管不了,所以黄琬其实也很惨,和天子刘协王八看绿豆,相差不太多。
刘协看黄琬如今须发皆白的模样,心中多少有些不忍,停顿了一下又开口说道:『司徒在任以来多有建树,朕都是看到的,黄爱卿不可妄自菲薄,还是先说说心中方略让各位阁臣参详一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