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是否能挑起改变西域,变革都护的重任?
太史慈相比起吕布来,武力或许是差了一些,但是在文治上,则是比吕布好了一大截。
这个世界还很大,华夏需要的是文武全才,而不是文武偏财,或是骗才。
汉唐之后,『尚武』渐渐就变成了『重文』,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偏偏却在之后的封建王朝之中得以一贯而行,论其根源,究竟是在哪里?
『西域之于华夏,便是周逐之于乡,诸侯之于四方。』斐潜缓缓的说道,『周用国人为勇,非乡人勇于逐,乃其田多于野也。便如西域邦国酋首,若知其死,家业无着,则必乱战。无他,人之本性也。』
『春秋尚武,战国尤盛。商公有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斐潜看了看太史慈,太史慈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便是笑了笑,『那么……为何如今只闻「士农工商」,而不见其「战」?』
『啊?这个……』太史慈吞了口唾沫,不能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原本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认知,二也是出于争霸需求,各路诸侯纷纷富国强兵。秦朝的变革之一,就是商鞅带来的变法,他否认了齐国的策略,而是将军事并列到了农业的高度,可见商鞅对于军事的看重。在他的影响与鼓励之下,原本就崇尚武勇的秦朝,变得更加重武尚功,并努力朝着『举国而责之于兵』的方向迈进。
商鞅表示『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民勇者,战胜;民不勇者,战败。能壹民于战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故举国而责之于兵。』看看这段话,就足以证明当年赳赳老秦的气势。有这种全国皆战、全民皆兵的气势与信念,秦朝如何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而现在么……
一群当年的山东败寇,天天嚎叫着『好战必亡』。
斐潜缓缓的说道:『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故秦民皆勇于战也。』
太史慈默默点头,若有所思。
在秦国,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军功封侯拜相,而且军功的大小、质量,直接决定军士未来的政治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商鞅重法,将服兵役当成是国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但在此基础上,他又不忘许以重利。反正都要服兵役,不如积极参加,奋勇作战,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
『汉承秦制,亦勇于军战,兵革大盛,方有驱逐匈奴,追亡漠北之战。』斐潜仰着头,望着茫茫的戈壁滩,似乎在看着在漫漫黄沙飞舞之中,那卫青和霍去病以及其他羽林卫的身影。
汉刘邦取得天下后,也继承了秦国的大多数制度。军功爵制在西汉初期依旧是不少平民改变人生的必要之路,而且从西汉初年官员阶层的成分来看,在朝中身居高位者,大多都是功勋武将的后人。当西汉面临匈奴这个敌人时,便意味着战争不会结束,便必须靠武将上阵杀敌来维持国内的安全和稳定。
『直至孝武,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斐潜笑道,『子义可知,孝武帝其罢黜之百家,并非仅是罢治申、商、韩、苏、张之学也,而是罢黜豪强地主,军功勋贵……』
太史慈瞪圆了眼。斐潜说的这个事,和太史慈之前所知的完全不同,打压豪强地主,太史慈还多少能理解,可董仲舒所言的百家不是针对着文人么,怎么就忽然拐了一个弯到了捅到了军功勋贵身上了?
『便如西域,』斐潜指了指西面,也喟叹一声,『亦如吕奉先……』
太史慈若有所思。
因为当时大汉经过文景之治,修生养息,原本的邀约摆架子的孔克坚,还是在大辫子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上表表示剃头好凉快,好处多又多的孔胤植,亦或是后来一而再的迎了外国皇帝画像的孔令贻,还有在日军大举侵华之前的孔德成,兴奋非常的诗兴大发,表示中日『同文同种』,曰『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
哈,这就是衍圣公。
而封建王朝的文人,便是供奉着这样的孔子传人。
文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投降和叛变,却可以给自己头上带上一个『保留读书种子』的头冠,然后转脸批判吕布是三家姓奴……呃,三姓家奴。
要知道当年金,元,宋三家并存的时候,孔子衍圣公也是有三个,后来为了争夺谁才是真假孔猴王,还在元朝贵族王公面前好好的耍了一番,撕脸的撕脸,扯衣服的扯衣服,耍棍棒的耍棍棒,看的元太祖哈哈大笑。
这一类的文人,对于自身宽容,对于他人苛责,表面上说不看重他人出身,但是实际上这些文人所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对嫡庶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之中,都死活不肯向皇帝让步。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大辫子朝,士大夫们就不敢多放一个屁了,甚至还会写书夸赞,表示九龙争嫡好好哦,几个阿哥都好有型哦,真正的『龙生九子』!毕竟人家是高贵的大酋长,是正牌的上三旗的贵族。士大夫们既然不介意清朝的满人高高凌驾于汉人之上,自然也不会介意于高贵满洲皇帝的出身,毕竟也算是半个洋人。
西域,也有『洋人』。
如此种种,怎么处理,如何形成可以参考的定例,则是太史慈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不仅仅是战胜这些西域联军……
西域不可能让士族世家来担任都护职责的,因为对于这些士族文人所形成的阶级集团来说,他们更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至于国家么……谁当领导没关系,只要给的工资高就成。
所以,必须是类似于太史慈这样,敢于打仗,也懂怎么打仗的将领才能坐镇西域。
但如何防止武将在稳定时期不腐败,如何构建一个健全的权利体系,如何不出现争权夺利,也就自然是西域的治理的一个核心重点。
太史慈思索着,沉默着,越想就觉得事情越多,越多就越是难以抓住重点。
他原先有一些想法,现在却觉得根本不适用,或不够用,一时之间,额头见汗。
斐潜背手迎风而立,看着戈壁上滚滚而过的黄沙。
苍穹之下,玉门关巍巍。
关门之上,千古唯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