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中,似乎什么都像是围城。
城外的觉得好,满是羡慕,城内的则觉得差,或是一般。但是有一个围城,却是在千古华夏封建王朝之中,使得上上下下的人趋之若鹜。
官吏。
读书考试,然后做官。
随着各郡初试陆续进行之后,各州郡通过了初试的学子纷纷涌入长安。在长安以及周边的客栈驿馆等等,纷纷开始爆满。
就这样,还有许多考生要借宿在民居内,当然价钱只贵不贱。民宿这个概念么,不知道大汉之前有没有,反正斐潜到了关中,在青龙寺大论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民宿了。一般的民宿只是住宿,好一些的民宿甚至还包括了吃食和浆洗衣物,当然还有更好的……
除了民间的这些额外的安置住宿点之外,斐潜还临时性的调征了一些在长安郊外的劳工营地。说是劳工营地,听起来似乎不好听,但是改成青年旅……咳咳,改成『孔孟义铺』是不是就好听多了?
这些劳工营地,嗯,『孔孟义铺』,其实也是按照标准的营地修建的,有营寨墙,有厕所,有洗浴处等等,其实条件并不是太差,最关键是不收钱,这就让很多囊中羞涩的学子愿意居住于其中。
虽然这些『孔孟义铺』距离长安的距离有些远,但是在营地门口每天都有三个班次的马车,到点或是满人了就走,所以确实整体上来说有一点不方便,但是也不能算是太麻烦。
随着考试日期逐渐的临近,在长安大街小巷之中,满眼都是满眼都是戴方巾,穿直裰的读书人,甚至连其他人相互交谈的时候,都是带着些『之乎者也』了。
同时,因为长安也有许多考试的『前辈』,所以在这个时候也有不少的店铺商家,为了招揽生意,亦或是宣传名头,还有一些其他什么的想法,有时候会邀请一些之前获得了不错成绩的考试『前辈』宣讲一些内容,也常常引得众学子翘首而听,有时候汇集成百上千人,一时颇为壮观。
在这样的宣讲之中,当然不可能去再去说什么经书之内的微言大义,而是重点讲述一些考场的注意事项,准备物品等等,这些从该如何准备赴考,到如何应试的心得经验,都是深受考生欢迎的话题。
甚至也会提及一些之前考试的内容进行讲述。对比于在郡县内的试题,在长安此处的考试题目量和考试科目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拓展。这是和初试完全不同的,之前也有许多,判』各一。
这些『诏,表,牒,章,判』同样也是像围城。
因为是限定的题材,限定的字数,限定的格式,不容有错。
斐潜在最初开始执政的时候,各地县乡上报各种行文,便是随心所欲的展现文墨,辞藻丰富得让斐潜看得脑袋都大,于是便逐渐的完善这一类的公文的规范,框死了规格。
比如『表』,就是用于陈情。凡属于论谏、劝请、陈乞、待罪、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讼理、弹劾等事由,皆为『表』。表开头第一句,必须说明是什么事情,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然后再叙述具体情况,末尾要加上建议或是已经处理的相关举措等,整体篇幅以四百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千字。
最后一场才是策论。
相对会宽松一些,但是也有限制的,想要自由发挥离题万里,恐怕就连卷子都一起飞走了……
这一套的考试内容和规定,渐渐会形成规范,然后便是沿用下去。如果说能够以此三场考试,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考察学子,选拔出来的人也相对来说更有文化、更有见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有行政能力。
不考诗词歌赋,是因为普通的官吏,并不需要太好的文采。
至于后世的八股文,其实也在应试制度之下的特殊产物,虽然在后世被很多人诟病,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就那么差,反倒是在保持客观筛选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就像是围城,城里人和城外人看,感觉都不一样。
在这一次规模庞大的考试之中,有从河东河洛前来的士族子弟,也有从陇右汉中赶来的地方乡绅,甚至还有汉化的胡人……
其实在斐潜治下,有很多是已经汉化的胡人。
比如上党令狐氏,就已经是彻底的华夏化了,甚至在华夏学术上面的成就比华夏本土的很多人都要强。
中年人,叱干平,也是汉化的胡人。他的家族原本应该是南匈奴人,然后在西汉时期分化到了汉地之内,先是在长安,后来到了河东,经过了两三百年的事件,如今这叱干氏已经和普通汉人没有任何的分别。
司马懿到河东主持郡试,叱干平就是在那一次的考试之中达标合格,得到了参加长安恩试的名额,如今就居住在骠骑大将军准备的『孔孟义铺』之中,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大考。
随着考试时间临近,在孔孟义铺营地之内的氛围也日间紧张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也就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事情……
各式各样的人,就有各种奇葩的事情,即便是在营地之内有专门的兵卒负责秩序巡逻,但是依旧免不了的会有些突发的情况。
叱干平居住的那件大通铺之内,清晨之时,就有人大叫起来,说他准备的笔墨不见了!
如果说兵卒上阵,要紧的就是兵器战甲,那么这些学子考生上考场,笔墨就是他们的武器。结果现在武器丢了,如何不让人着急?
值守的巡检带着兵卒来了,但是并没有找出什么问题来,因为那个倒霉孩子装笔墨的袋子并非是在大通铺里面丢的,是他出去外面遗忘了……
没错,给忘了。
倒霉孩子也宝贝他的笔墨砚台,走到哪都带着,没放在大通铺里面,怕留在大通铺里面有人偷,结果他自己反倒是将那个袋子不知道给忘在了何处了。
若是被人偷了,这自然要追查,但是自个给忘了……
了解情况之后,巡检啧了一声,带着兵卒走了。这要是他手下的兵,丢失战甲兵刃,至少是三十鞭子起步。
这么重要的东西都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