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杨修提醒,斐潜自然也想起来了,『俘以兵乱』、『于神不详』正是左传之中,关于齐鲁夹谷之会当中的文字描述。
为什么是左传呢?因为斐潜精修左传,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呢,当然,斐潜所谓的这个『精修』,其实多少还是有些水分的,至少在一开始看诏书的时候,就没有反应过来。
那么,荀彧特意在诏书当中掺杂进去了这样两句话,又是想要表达什么呢?无疑,这两句话就是特意写给斐潜看的,但可惜的是斐潜这个所谓『左传大家』的水准还是多少差了一点,竟然,也彻底的断送了所谓的『周礼』,尔虞我诈更多的成为了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晋国智氏在最初的『晋国六卿』的火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角色,同样也是因为这样,智氏一战成名,并且在战后,也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从而实力大增。到了智瑶做智氏家主,并重夺晋国正卿之位的时候,智氏已经成为晋国四卿中最大的一个了。而智瑶这个人,很有抱负,他眼看晋国因为内部矛盾问题,从一个超级大国逐渐被齐、楚等国赶超,心里很是着急。于是智瑶再现当年晋国的霸业盛况,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统一韩、赵、魏三卿的利益,实现共赢……
但是智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进行了土地改革!
智瑶表示大家都可以拿出一部分的土地,无偿交还给晋国国君,充实国君的实力。因为当时晋国国君的土地都已经被晋国众卿们瓜分得差不多了,国君的势力很微弱,这就导致了晋国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形如一盘散沙,而这样的土地改革,自然不被另外三卿所认同,到了最后三卿就干脆联合起来,一起干掉了智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斐潜这个在关中推行新田政的家伙,比曹操还要跟像智氏。荀彧若真的就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的话,那么这一封诏令,其实就是在说,斐潜当下别看实力强横,地盘广阔,但是如果说斐潜一意孤行下去,那么下场就可能会和智氏一样,最终被群起而攻之,走向覆灭。
至于斐潜之前表现出来的忠心于大汉的行为……
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如果斐潜真心忠于汉室,那么斐潜为了汉室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制霸天下,最后就会像是圣人一样,不仅是自己遵守新田政的『推恩令』,而且跟着斐潜的下属也同样心甘情愿的去遵守?
这在山东士族心中,基本上都觉得不太可能,所以,斐潜在关中汉中推行的新田政,这些山东士族觉得更像是斐潜在下一盘大棋,以维护汉室的名义,取得道义上的支持,然后削弱各地的士族,就像是当年晋国智瑶以所谓『上贡王田』来削弱韩、赵、魏三卿一样,等到最后只剩下智氏一家独大的时候,就可以如同『田陈代齐』一般,从大汉天子手中夺取宝座了……
呵呵,斐潜轻轻的笑了起来。
天色渐渐的昏暗,周围的各种景色也渐渐的失去了原本清晰的轮廓,就像是当下的局面,谁看不清楚谁,谁也不信任谁,唯一相信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