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求贤令,后世之人大多数想到的,便是曹操,但是很遗憾,很多人只是知道其一,甚至连这个其一也未必了解多少。
其实早在曹操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经提出了求贤令,曹操也并非是求贤令的创始者,其中较为著名的两人,一个是秦孝公,一个是汉武帝。
秦孝公的求贤令,铸就了秦朝的崛起。如果当时秦孝公没有颁发求贤令,或许就没有商鞅,更谈不上富国强兵。
当时许多在其他诸侯国内得不到重用的,或者是被排挤的人才,纷纷转道去了秦国,去了一个原本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蛮荒之地,是夷狄聚集的国家……
而汉武帝就更加有意思了,尤其是那一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更是成为了经典,或许只有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所以在汉武帝时期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胡人为官,甚至被封侯的先例。
至于曹操。
呵呵。
严格说起来,曹操的求贤令下了不止一次,而是三次。华;或学术该通,博闻千载;或政事明允,才为时新;如斯之人,而韬光勿用,仕进无阶,委身蓬荜,此为大汉之所害也……”
“……德需才养,才依德彰。德者可信,才者有为。德才兼备者,便为国之栋梁也。大才得用,日月顺行;奇才得用,河清海晏;众才得用,天下太平。才不得用,乃国之暗、朝之败也。才尽其用,方为国之明、朝之盛也……”
“……故今布招贤之令,广宜天下,若有才德之士可策强大汉者,朕自不加吝啬,尊官封侯,以彰其才……”
刘协略显得稚嫩的嗓音在大殿前回荡。
在这一刻,刘协甚至激动的双手都有些微微的发颤,他仿佛看见了那些伟大的刘家先辈,在空中对他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
斐潜看着刘协如同后世的国宝大熊猫一般,被众人如群星捧月一般围在大殿之前,而那些学宮之内的博士和一些听闻了消息,从周边赶来的士族子弟,如同海浪一般一波波的上前拜见,便微微笑了笑,然后起身向外走去。
“……过一会儿,看陛下若是有些倦意了,便进去说吉辰已过,让他们都消停消停……”斐潜一边往前走,一边悄声的吩咐道。或许刘协也觉得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和基层的这些士族子弟们一起座谈,所以现在当然不能去打搅了刘协的兴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