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客厅内,留了两张桌案,一张是天子的,一张是太上皇的。</p>
李泌、东方睿、李白、杜甫、南霁云等人早已恭候多时,看到李隆基和张九龄到来,纷纷起身参见。</p>
王忠嗣听说张九龄到来,而且太上皇要参加今天的这场宴会,振作精神前来赴宴,当下跟着一起施礼。</p>
李隆基经过王忠嗣身边的时候,提醒道:“忠嗣啊,你来灵州都二十多天了,为何不去行在探视朕?莫非是皇帝不让你去?”</p>
不等王忠嗣说话,李瑛笑道:“父皇啊,忠嗣是朕的大将军,军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出功夫来。”</p>
王忠嗣面无表情的拱手:“陛下所言极是,臣……太忙了。”</p>
“好好好……有空去行在看看朕,朕相信二郎不会阻止的。”</p>
李隆基说着话在桌案后面落座,挥手示意在场的众人落座,“诸位爱卿都坐吧!”</p>
“臣孟浩然拜见圣人。”</p>
向来老实巴交的孟浩然主动站出来给李隆基施礼,也不知道是为了表达当年被逐出长安的不甘,还是出于臣子的礼节。</p>
“哪个孟浩然?”</p>
李隆基端起酒盏来抿了一口,感觉这个名字有些陌生。</p>
旁边的李白提醒道:“就是去年夏天在太极宫写诗,被太上皇逐出张安的那个孟浩然!”</p>
“有这么一回事么?朕忘了!”</p>
李隆基确实有点记不清这种小事了,放下酒杯夹了一口菜,灵州的饮食与长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让他很是思念在长安的日子。</p>
“臣给太上皇背诵一下,这叫做温故而知新。”</p>
李白不依不饶,举杯一饮而尽,摇头晃脑的背诵。</p>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p>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p>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p>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p>
李隆基闻言感慨一声:“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不就是写给朕的么?呵呵……好诗、好诗!”</p>
为了避免李隆基尴尬,裴宽急忙把话题转移:“张相,趁着太上皇在这里,你就对圣人与诸位同僚说说荆州那边的局势吧?”</p>
张九龄喝了一口酒,把荆襄的局势大致的介绍了一遍。</p>
对于两个朝廷的各执一词,民间莫衷一是,有人支持李瑛有人支持李琦,但大多都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p>
在老百姓看来,这就是一场地主儿子争夺财产的内讧,不管谁赢了皇帝依然姓李,跟老百姓屁关系没有!</p>
“那各州刺史,几个都督府的态度又是如何?”</p>
李瑛象征性的吃了几口,放下筷子问道。</p>
张九龄一针见血的道:“大部分人都在骑墙,他们既接受了圣人的诏书,也接受了长安伪朝廷的文书。无非就是脚踩两条船,看看最后谁能赢!”</p>
“明哲保身虽然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些官员食君之禄,难道就没有一点明辨是非的能力吗?”</p>
裴宽仰头把杯中酒喝了个精光,气的拍桌子怒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