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丞和姜主簿两人接待了这些乡绅富商。
给泥腿子田边打井,碍于面子不好拒绝,抱着破财消灾的念头,没想到居然还能立碑留下名字。
各个都变得非常踊跃。
封秀才立马出声道:&34;大人,学生愿意,这种有利乡民之事,是回荆县之福,也是我等之福,学生愿奉上十两银子。&34;
游老板看着这样,这种名留千古的事,他们这些商人可是千古难得的机会,忙上前行礼道。
&34;大人,草民愿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游某出二百两,希望能帮上那些老百姓。&34;
郑老板见状也忙道:&34;草民,也愿意出二百两。&34;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自己可以慷慨解囊。
高锡之和姜子芹听着他们的争抢,脸上那是笑意不断。
高锡之开口道:&34;那本官和姜主簿,在这里多谢各位,对回荆县老百姓的支持了!&34;
游老板立马作揖道:&34;大人,太客气了!我们是回荆县的人,为家乡百姓做几分贡献也是应当的。&34;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姜子芹看着这样开口道:&34;那既然这样,你们就把钱都交给沈先生,到时候让人给你们在井口旁刻下名字,你们可都是回荆县的乡绅。&34;
一群人听了喜意连连,又纷纷表了一番衷心,立马去沈贞米处交银子。
有些人知道这是县太爷的心腹,那更是客气不已,猜测这件事是县太爷吩咐的,心里更是想要好好表现一番,都爽快的拿出钱。
沈贞米一一把每个人捐赠多少钱,一一登记下来。
到了晚上,回荆县三位主官聚在县衙。
&34;两位大人,今日可募捐了多少善款。&34;李文山问道。
高锡之上前拜道:&34;县尊大人,今日县里有头有脸家境富裕的商人都慷慨解囊,沈先生还在统计数额,想来是不少。&34;
这时门外传来沈贞米请安的声音。
&34;进来。&34;
沈贞米进来给三位大人一一见礼后,道:&34;三位大人,此次募捐的钱款有二千九百八十五两。&34;
&34;哦,这差一点就三千两了,那本官也捐点补齐凑成三千两!这下,回荆县乡下的田地都可以打不少井了。&34;李文山笑道。
高锡之忍不住问道:&34;大人,为何要在田地旁打井?&34;
李文山看着他笑道:&34;回荆县虽然算得上是禹州府的粮仓,但这边自然环境比较差,历史上查了这一片一百多年内大旱小旱发生了不少,想着多打几个深水井,到时候也能对种植粮食有点帮助。&34;
高锡之和姜子芹忙拜道:&34;下官,佩服大人为民,未雨绸缪。&34;
李文山笑道:&34;两位,不用这么说,本官只是提前想到,这样可以,以免之后的麻烦事。&34;
高锡之和姜子芹听了道:&34;大人,能想得那么远,我们还有所欠缺,需多加学习,为民请命。&34;
&34;好了,我们别再互相吹捧了,既然钱凑到了,那就明天开始干活。约上打井队,趁着农人农闲,雇佣农人做些短工,对了别占了百姓农田,占了也要给予赔偿。&34;李文山笑着道。
&34;是大人,下官知道,明日就开始安排。&34;两位大人行礼道。
&34;你们忙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34;李文山对着他们摆了摆手道。
&34;是,下官告辞。&34;两人拱手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