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在座应该会有很多人深有同感。“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有一些基督徒父母的子女不信主,他们说:我已经领受这个应许,我从小教养他走当行的路,但他现在不走这条路。要知道这个应许并不是绝对的保证,它不是永远为真。有一个现象常让我觉得好笑,很多叛逆父母到极点的年轻人,一旦结婚生子,就变得跟他们的父母一模一样,你有没有注意到?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到小时候父母所给的教导,这个箴言一般说来是真的,你若教养孩童走当行的路,当他们老的时候就不会偏离这条路。请注意,这里是说“等他们老的时候“,一般说来是真的,但不永远为真,因为你的子女不是木偶,你不能强迫他们走你的路,等他们大了就可以自己做决定。了解我的意思吗?很多父母为子女感到痛心,这是上帝的应许,为什么没有应验呢?&lt;/p&gt;</p>
我讲这个是因为这卷书是在讲箴言,而不是在讲应许。这些话一般说来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并且要遵守,但是如果把每句话当成上帝的应许,套用在各种情况上,就是滥用经文,这是对经文断章取义的结果,所以不能够随便把经文当成应许。每一节经文的含意都跟所在的那卷书有关,我们不能够随便引用经文。除非清楚地知道是出于哪卷书,也知道那卷书的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引用正确。我们很容易随便引用章节,比如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等等,可是却没有考虑所在那卷书的含意。&lt;/p&gt;</p>
《圣经》上的章节号码不是上帝给的,是两个主教加上去的,结果是弄巧成拙。教会成立一千年来,没有《圣经》章节,结果大家对《圣经》非常熟悉,一定要很熟悉《圣经》才找得到经文,但是现在有了章节号码,就常常按着自己的想法随意引用、断章取义,以为这些经文是上帝的应许,其实它只是箴言而已。这是我们读这卷书时需要知道的第一个重点。&lt;/p&gt;</p>
第二个重点是《箴言》是以诗的形式呈现。要知道箴言是简洁有力的文字,这种形式的文字让人很容易记住,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有押韵。&lt;/p&gt;</p>
pawlity。这些字是我刻意选的,p p p,因为押了好几个头韵,念起来很顺口。&lt;/p&gt;</p>
“及时缝一针可以省九针”,这比“及时缝一针可以省十七针”要来得好记。了解吗?有点诗的味道,是不是?现在我来翻译一个箴言给你听:&lt;/p&gt;</p>
“在采取行动之前,先仔细考虑你的处境和选择。”&lt;/p&gt;</p>
这句箴言也可以把它翻译成:“小问题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就可以防堵大问题发生。”&lt;/p&gt;</p>
以上这两句话都是在讲“三思而后行”这个道理。有一出电视喜剧,主角的看家本领就是打官腔,他可以讲出一堆术语,把人弄得七荤八素的。但是你如果要讲一句让人难忘的箴言,一定得用诗的形式来表达,让人容易脱口而出。“三思而后行”比“三思再冒险”要好记,读起来像诗。&lt;/p&gt;</p>
各位要知道希伯来诗很特别,不像大多数的诗是以押韵为主,而是以节奏为主。所以节奏,不是音节的节奏,而是思想的节奏。&lt;/p&gt;</p>
希伯来诗常常是对句的形式,上下两行,上下句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下句的第一个字会指出是哪一种关系,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而”,这就是所谓的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用字不同。“骄傲在败坏以先,而狂心在跌倒之前”,想法相同,但表达不同,了解吗?在希伯来原文有个节奏,让人容易脱口而出。这是对句的一种,同义对句,意思相同,但是表达不同。&lt;/p&gt;</p>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但”,就是所谓的反义对句。反义对句举例来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有没有看出这个对句?各位有没有看出来,“但”,上句和下句的意思相反,了解吗?“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两句意思相反。&lt;/p&gt;</p>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因为”,就是所谓的综合对句。综合对句表示下句将上句的含意进一步发挥出来,“你要远离愚昧人,因为从他口里得不到知识”,下一句进一步谈到远离,解释为什么要远离。&lt;/p&gt;</p>
所有的箴言都不出这几种模式,“而”、“但”、“因为”。第一种是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种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种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呈现出一种节奏,令人难忘,但是翻成英文并不是那么容易记住,因为节奏译不出来。但父母就是这样把智慧传承给子女,今天一些生活格言也是用这种方式传承的,有些是押韵的格言。&lt;/p&gt;</p>
箴言还有另外几种表达方式,比如离合诗。这是一种比较长的箴言,以字母为根据,a、b、c、d、e……不过用的是希伯来字母,每一行用一个新的字母做开头。大家最熟悉的是最后一章箴言,第三十一章,对理想妻子的描述,年轻男子很适合读这《箴言》第三十一章。这是离合诗的形式,每一行都以下一个字母开头,这让我想起一首老歌,你们一听就知道我年纪有多大:&lt;/p&gt;</p>
“a你很迷人,b你很漂亮,c你很可爱……”&lt;/p&gt;</p>
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诗,每一行分别以a、b、c做开头,有的则是以数字,有一章一直在讲三件事、四件事,上帝恨恶的有六件事,可以一面数一面记住。&lt;/p&gt;</p>
所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基本上都是诗的形式。&lt;/p&gt;</p>
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点是,这本书是长辈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诗,它也可以说是长辈的话,是父亲给孩子的一个忠告。这卷书里面没有一句话是讲给女人听的,这是给男人看的书。《圣经》上有很多经文是直接写给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约的书信,不是针对弟兄姐妹,新约书信的写作对象是弟兄,你有没有问过为什么?&lt;/p&gt;</p>
《圣经》有一个很基本的认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会行得正。《圣经》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认定,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会行得正,所以《圣经》对男人的要求很高。&lt;/p&gt;</p>
过去五、六年来,我主讲过很多弟兄特会,甚至在这里也讲过。我每隔几个星期就会有弟兄特会,但是所有的感谢函都是女人写来的。最近有个太太写信来说:我把先生送去参加你的特会,他回来以后判若两人。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我把先生送去参加特会”,不过我把他们送回家当一家之主。所以,《圣经》很重视父亲和男人要行得正,要把男人变成敬畏上帝的人,在座的女士都知道这有多么重要。&lt;/p&gt;</p>
所以这卷书对年轻男人要求很高,这个父亲急着想要阻止年轻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头才学会教训,所以这个父亲想要把智慧传给儿子。所罗门写这卷书的时候显然已经迈入中年,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lt;/p&gt;</p>
我已经讲过学习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去学习;在经验的学校中学习,跌得鼻青脸肿,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靠自己学习智慧。&lt;/p&gt;</p>
但是你可以跟别人学习,这个方法又快又容易,是从别人的例子学习,正负面的教训都有。这种方法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走,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听和学”。靠自已学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从经验中学习要跌得鼻青脸肿、才能学到教训。你可以选择“听和学”,也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一个快、一个慢。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还是自己去摸索。&lt;/p&gt;</p>
虽然这卷书是父亲传给儿子的忠告,但是内容却是在讲女人。不只有父亲给忠告,母亲也给了忠告,最后一章就是母亲的忠告,是父母亲给儿子的忠告。父亲强调要避开坏女人,母亲则是强调要找个好女人,很有意思,不是吗?&lt;/p&gt;</p>
其实整卷书就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开始、中间和最后是给年轻人的忠告,前两个忠告是父亲给的,最后的忠告是母亲给的,中间各有一些馅料。&lt;/p&gt;</p>
第一个单元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第二个单元再来探讨大纲里面的细节。&lt;/p&gt;</p>
附:《箴言》大纲&lt;/p&gt;</p>
序言 (1:1-7)&lt;/p&gt;</p>
给年轻人的忠告(1:8-9:18)——父亲奉劝远离淫妇&lt;/p&gt;</p>
所罗门的箴言(10:1-22:16)——亲自编写而成&lt;/p&gt;</p>
智者之言(22:17-23:14)——三十句名言&lt;/p&gt;</p>
给年轻人的忠告(23:15-24:22)&lt;/p&gt;</p>
智者之言(24:23-34)——六句名言&lt;/p&gt;</p>
所罗门箴言(25:1-29:27)——希西家文士收集抄录&lt;/p&gt;</p>
亚古珥之言(30:1-33)&lt;/p&gt;</p>
给年轻人的忠告(31:1-31)——母亲奉劝娶个贤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