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灵书籍

第3章 ?婚姻的精髓30

既然承诺是找到自我身份的关键,那它就是婚姻之爱的核心。为什么?因为正是承诺给我们一个稳定的身份,如果没有稳定的身份,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关系。阿伦特(hannah arendt)写道:“若我们不受承诺的束缚,若我们不努力实现承诺,就不能守住自己的身份,只能堕入内心的漆黑孤寂,毫无希望,失去方向,受困于内心的种种矛盾和模棱两可。”史密德以自己为例:&amp;lt;/p&amp;gt; 我刚结婚的时候,丝毫也不晓得婚姻会走向何方。我怎么知道她二十五年以后会发生多大变化?我怎么知道我自己会发生多大变化?自从我们结婚之后,我妻子至少与五个不同的男人同居过——每一个都是我。&amp;lt;/p&amp;gt;</p>

现在的我与从前的我联系在一起,就是靠一段记忆:我记得自己在婚礼上所签署的那个名字:“我就是将来陪在你身边的那个男人。”一旦我们否认这个名字,失去这个身份,就很难找回自己了。&amp;lt;/p&amp;gt;</p>

? 承诺的自由&amp;lt;/p&amp;gt;</p>

普朗普(wendy plump)记录了自己发生婚外情之后婚姻解体的过程,她的痛苦经历证明了奥登、史密德和阿伦特所主张的要点——“承诺有益于关系”这个道理。10她说,在婚外情的过程中,“性爱很刺激。当你发生婚外情的时候,你知道你会享受激情的性爱——那种急迫感、新鲜感和婚外情的不正当性保证了这点。”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前面所讲人们对待性爱的态度。禁忌的刺激感和被别人渴望的自我冲动被误解为爱情,因为这种感受和冲动让性事如电光火石一般惊艳。&amp;lt;/p&amp;gt;</p>

但是,普朗普的婚外情暴露了,而她丈夫也出轨了。最终婚姻解体了。普朗普讲故事的时候,想到她的父母。“他们有五十年的婚姻,这是成功的丰碑。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不正当激情与这种辉煌相比,连烛光都算不上。”最后她问:“如果你七十五岁,下述情形你愿意要哪个:即便偶尔关系紧张,但多年情感稳定;或有点像这样的景况:被炮火摧毁的伊拉克费卢杰市?”显然,她父母耗时费力精心营造的婚姻,比起她那段转瞬即逝的浪漫史要好得多,不论后者当时多么热烈。&amp;lt;/p&amp;gt;</p>

针对她的文章,《时代》杂志网站发表了一些相当尖刻的评论。这些评论的作者相信,普朗普受制于传统婚姻观,就是那种压迫人性的、认为“婚姻之约具有排他性”的观念。“如果你让自己相信……婚姻是两个人一生的联合,”一个评论者写道,“那么婚外情就只有炸弹的毁灭作用。照我看来,我们需要开始重新梳理我们的观念,摆脱基督教所强加的对一夫一妻制的痴迷。”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在传统婚姻中努力取悦对方,会扼杀人的自由和欲望。&amp;lt;/p&amp;gt;</p>

但史密德有力地证明,承诺是通往自由的途径。在承诺中,你会减少当前的选择,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你限制现在的自由,将来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去帮助那些信任你的人。当你向别人作出承诺的时候,你们双方都知道你不会让他们失望,你会支持他们。“在不可预知的荒蛮之地,你创造了一个神圣的场所,营造了一个信心的空间,”史密德说,于是——&amp;lt;/p&amp;gt;</p>

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见证我与你的未来并非锁定在一个生化波束中——在那里,像分发扑克牌一样,一股力量把我从父母基因组里抽出来,x和y的宿命组合将我困死;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见证自己不是沿着某种既定的路径成长起来的,我不受制于有点古怪的父母所强加给我的心理影响;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宣告,我和那些依靠我的人,我们的未来不是由我幼年的复杂文化所预先决定的。&amp;lt;/p&amp;gt;</p>

无人可以决定我的命运。我不是一个面团,被偶然的外力和过往的痛苦环境搅拌定型。我知道我不能重新创造自己的生命,也晓得我的“所是”和“所为”多仰赖祖先的恩赐或咒诅。但是,当我向人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超越这一切限制条件。没有一条德国牧羊犬曾向我承诺,它会一直陪伴我。没有一台计算机曾向我承诺,它会忠实地帮助我……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才能作出承诺。而当他作出承诺的时候,他最为自由。&amp;lt;/p&amp;gt;</p>

§ 承诺与激情&amp;lt;/p&amp;gt;</p>

长期的爱——来自承诺的“耗时费力的精心创造”——为何如此优越?温迪发现,她的父母在经历了五十年婚姻之后,拥有了某种特殊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同于她那种不正当关系中的强烈性欲,它更丰富,更深刻。这种东西是什么呢?&amp;lt;/p&amp;gt;</p>

当你刚刚坠入爱河,你以为自己爱这个人,其实并非如此。你不可能立刻了解这个人到底是谁。这需要许多年。你实际上爱的是你对这个人的想法——而你的想法一开始总是单维度的,而且总有些偏差。在《魔戒》中,艾欧文爱上阿拉贡,但阿拉贡不能回报她的爱。阿拉贡对艾欧文的哥哥艾欧墨说:“她爱你胜过爱我,因为你是她了解的人;但她对我的爱,只是对一个影子的迷恋:对英雄史诗的渴望,对异国他乡的向往……”阿拉贡知道,浪漫的冲动之所以如此令人陶醉,多是因为我们其实爱的是一个传说,而非一个真实的人。&amp;lt;/p&amp;gt;</p>

不仅你不认识对方,对方也不真正认识你。你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你有一些自觉丢脸或害怕见人的东西,你不想让对方看见你的缺点。而且,你当然不能让对方看见连你自己都看不见的性格缺陷,这些缺陷只能在婚姻过程中逐渐暴露。恋爱中有情绪“高原期”,在此期间,对方认为我们非常奇妙美好;所以恋爱早期我们特别有激情,特别来电。但问题在于——你可能对此也有些许意识——对方还不真正了解你,所以也不是真正爱你,至少还不够爱你。你所以为的“爱得死心塌地”,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阵自我迎合的情绪爆发,根本不是那种“因了解而相爱”的深刻满足感。&amp;lt;/p&amp;gt;</p>

风平浪静以后,等到对方见识过你最坏的一面,并且了解你一切优点和缺点之后,却仍然完全向你委身,那才是无与伦比的体验。被爱却不被了解,使人感觉舒服却流于肤浅。被了解却不被爱,那是我们最害怕的事。但是,被充分了解并且被真爱,这才是神的爱,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这种爱释放我们,让我们脱掉伪装;这种爱让我们谦卑,远离自义;这种爱坚固我们,可以承受生活中一切艰难困苦。&amp;lt;/p&amp;gt;</p>

我所谈的这种爱不乏激情,但不是青涩岁月的那种激情。凯西第一次牵我手的时候,我浑身好像触电一样。三十五年以后,握妻子的手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兴奋感。但是,回顾最初的感受,我明白它并非出于我对她的爱,而是出于虚荣,因为她选了我。最初,这种感受里面虽然有爱,但还混杂了许多别的东西。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今天握手与当时的感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如今完全彼此了解,一起背过数不清的担子,反反复复彼此悔改、宽恕、和解。我们当然有激情,但如今的激情不同于年轻时的激情,正如一条喧闹的小溪不同于一条静水深流的大河。激情让你在婚礼上许下诺言,但是,多年之后,承诺使激情更加丰富,更加深刻。&amp;lt;/p&amp;gt;</p>

? 让浪漫水到渠成&amp;lt;/p&amp;gt;</p>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浪漫的爱与无条件委身的婚姻如何调和”这个问题了。浪漫的爱必须完全自由,毫无强制——难道不是吗?对一个人的强烈欲望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我们迟早要另觅新欢——难道不是吗?所以,严格的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是浪漫爱情的大敌——难道不是吗?&amp;lt;/p&amp;gt;</p>

不是。实际上,无条件的、圣约的委身关系可以促进浪漫的爱情,让浪漫水到渠成。就此问题,没有人比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讲得更透彻。&amp;lt;/p&amp;gt;</p>

克尔凯郭尔谈到三种人生观——审美的人生观、伦理的人生观和宗教的人生观。克尔凯郭尔说,每个人生来都是美学家,并且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才能进入伦理和宗教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美学家呢?美学家不关注某个东西的好坏,只关注它是否有趣。判断事物的依据在于它是否迷人、好玩、有趣。&amp;lt;/p&amp;gt;</p>

美满幸福的人生离不开审美,但是,一旦美学价值主宰了人生,就会产生严重问题。美学家通常主张自己是自由的个体。人生应当追求刺激,充满“诗意和火花”,美学家如此说。而这意味着常常摆脱社会期望和群体纽带。但克尔凯郭尔说,这是非常错误的自由观。浸淫于审美生活的人根本不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他正走向漂泊无定的生活。气质、品味、感觉、冲动,他完全被这些东西所驱使。&amp;lt;/p&amp;gt;</p>

换个角度看,被审美感觉主宰的人,是被环境所控制的人。如果你的妻子失去了光滑的皮肤和美丽的容貌,如果你的丈夫发福,美学家就开始转移目光,寻找更好看的人。如果配偶得了重病,生活无法自理,美学家就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克尔凯郭尔说,这样的人完全受制于外部环境。&amp;lt;/p&amp;gt;</p>

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感觉与责任联系起来。你必须舍己,持续实施爱的行为,一天一天地坚持,哪怕感觉起伏不定,哪怕环境不受控制——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而非任人摆布的工具。同样,你必须在没有激情的时候继续去爱,才算是真正爱一个人。美学家谈不上真正爱一个人;这种人只是爱对方给自己的感觉、激情、冲动、体验。证据就是,一旦这些东西消失,就不再关心对方了。&amp;lt;/p&amp;gt;</p>

克尔凯郭尔让我们看到浪漫激情的局限,但他并不否认浪漫激情具有价值。他也不将感觉和责任对立起来,尽管有时候这二者看似对立。克尔凯郭尔认为,“家庭实际上可以增强浪漫的爱,而非减弱”,“正是婚姻的道德承诺,让冲动的爱升华至稳定而长久的地步,这是激情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境界。”其实,正是圣约委身让已婚者可以变成彼此相爱的人。日久见人心,我们必须长期观察,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人,并且逐渐爱上这个人,而非仅仅爱上对方给我们的感觉和体验。路遥知马力,我们必须坚持付出,才能明白配偶的具体需要,才知道如何满足这些需要。这一切最终都将汇入记忆的源泉,使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让对方感到由衷的喜悦,叫婚姻生活中的浪漫激情演奏成更加美妙的乐章。&amp;lt;/p&amp;gt;</p>

§ 情绪与行为&amp;lt;/p&amp;gt;</p>

这个原则如何在每天的婚姻生活中活出来呢?几乎每个人都以为,圣经上“爱人如己”的指示是智慧的、正确的、良善的。但请注意,这是一条命令,而情绪是无法被命令的。圣经并没有叫我们喜欢邻舍,要对别人心怀柔情蜜意。不,圣经的呼召是爱,并且圣经所讲的爱首先就是行为。&amp;lt;/p&amp;gt;</p>

爱的感觉当然是爱的一部分,并且这种感觉可以让我们更自然地实施爱的行为。我们服侍所喜爱的人,这时候,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我们感到特别满足。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感觉和行为,就很难迈出爱的脚步。&amp;lt;/p&amp;gt;</p>

我们必须区分感觉与行为,一个原因就是感觉不可靠。我们的感觉取决于许多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感觉起伏不定,这常常让人十分恼火。我们不能控制情绪,但能控制行为。我们的许多好恶,既非邪恶,亦谈不上美德,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好恶。如果我们听从文化,把爱界定为喜欢,如果我们只在爱的感觉很强烈的时候才认为爱的行为是真诚的,那我们必定是糟糕的朋友,更是可怕的家人或配偶。&amp;lt;/p&amp;gt;</p>

千万别以为自己必须感到爱才能给予爱,那是错的。例如,我有一个孩子,并且我在他惹我生气的时候还牺牲一天的时间带他去看球赛,让他高兴,那我对他的爱就不仅仅是跟着感觉走。如果你觉得很喜欢某个人,那么满足他的需要并且得到他的感谢和喜爱,就可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在这种时候,你的行为可能更多是出于自我中心,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爱和满足,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得到益处。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你不见得真是爱他,你可能只是爱自己。如果我们只在自己有强烈的爱的感觉时才有爱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会爱得很盲目。因为爱,父母会宠坏孩子。因为爱,夫妇会彼此伤害。这些事背后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特别害怕我们所爱的人不高兴。我们担心对方生气,说难听的话,我们会受不了。这只证明我们并不真爱这个人,并不真关心对方的益处。我们真爱的,是我们从对方那里得到的感情和尊重。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没有爱的感觉时,仍然可以去爱,并且爱得真实而明智。&amp;lt;/p&amp;gt;</p>

所以,如果你对“爱”的定义,强调自己的感觉多于无私的行动,就难以维持和巩固爱的关系。反过来,如果你强调爱的行动多于感觉,就会促进和巩固爱的感觉。这是幸福人生的诀窍,也是美满婚姻的秘诀。&amp;lt;/p&amp;gt;</p>

? 爱的行为引发爱的感觉&amp;lt;/p&amp;gt;</p>

c.s.路易斯在二战期间的bbc广播讲话中,解释了什么是基本的基督教美德,包括宽恕、仁爱的原则。当时,在英国人眼里,世界一分为二,有的国家是盟友,有的是敌人。就在这种情况下,路易斯说,很多英国人发现基督教“饶恕敌人、爱一切人”的教义,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令人反感。很多人对路易斯说:“这种话让我觉得厌恶。”但路易斯没有望而却步,他说,虽然我们心里冷漠,甚至蔑视某些人,但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逐渐改变自己的心。&amp;lt;/p&amp;gt;</p>

尽管自然的好感应当受到鼓励,但我们不应该以为坐等热烈的情感迸发就可以变得仁慈……适合我们众人的规则非常简单。不要浪费时间去思想自己是否爱邻居;要采取爱的行动。我们一采取实际行动,就会发现一个极大的奥秘。一旦你的行为如同真爱某人一般,那你就会变得真爱他。如果你伤害了某个自己所厌恶的人,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厌恶他。如果你善待他,就会发现自己对他的反感变得少一些……每当我们善待另一个自己,仅仅因为他就是自己,(和我们一样)是神所造的,并且和我们一样渴望幸福,我们就开始学会如何爱他多一点,至少反感少一点……世人善待某些人是因为他“喜欢”他们,但基督徒却不是这样。基督徒善待每个人,并且由此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包括那些自己当初难以想象会喜欢的人。&amp;lt;/p&amp;gt;</p>

然后,路易斯举了一个很有分量的例子,在当时更是一语中的:&amp;lt;/p&amp;gt;</p>

这个属灵原则反过来也成立,并且极其可怕。德国人当初可能因讨厌犹太人而恶待他们,后来却因恶待犹太人而更加讨厌他们。你越残酷,仇恨越多;仇恨越多,你越残酷——这个恶性循环永无休止。&amp;lt;/p&amp;gt;</p>

我刚当牧师就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实际的道理。牧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和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许多人交往——假如不当牧师,他压根儿不会选这些人交朋友。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也得怀着怜悯之心与各种人深入交谈,但那仅限于办公室和上班时间。而牧师则要和自己牧养的信徒一起生活。牧师要主动探访,和他们在餐厅、公园和家里同吃同乐,随时随地和他们谈各种生活问题。&amp;lt;/p&amp;gt;</p>

作为一名年轻的牧师,我立刻发现神叫我过的生活真不容易。就和其他人一样,我一直任由自己的喜好和情感决定自己和谁待在一起。然而,当我搬到弗吉尼亚霍普韦尔担任牧职的时候,会众里有许多我根本不想交往的人。不是说我反感他们;不,我只是觉得我们不是同类人。和他们在一起没有那种“心灵擦出火花”的感觉,就是让你想和某人交往的好感。&amp;lt;/p&amp;gt;</p>

但我是牧师。如果有人需要在下午三点和我谈话,我得在场。如果有人生病住院,我得在场。如果有谁的儿子离家出走,我得开车去找。我在他们家里和他们谈心,参加他们孩子的毕业典礼,和他们一起野餐。我向他们分享感受,他们也向我敞开心扉。这就是牧师的本职工作,尤其是在一个小城市的小教会里作牧师,更需要深入交往。神呼召我采取爱的行动,善待许多普通人,尽管这些人对我并没有情感上的吸引力。&amp;lt;/p&amp;gt;</p>

然而这些行动改变了我。凯西和我来到这个教会几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正值周间休息,我们讨论这一天该怎么过。我想到教会里一对夫妇,就提议去探访他们,或请他们过来做客。凯西吃惊地看着我说:“为什么呢?”这对夫妇几乎没有朋友。他们有很多个人问题,所以旁人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两人之间也吵闹不断。凯西当然明白我们需要照顾他们,但那天是休息日,而和他们待在一起肯定是“牧养工作”。&amp;lt;/p&amp;gt;</p>

她的惊讶也让我吃了一惊,但我马上就笑了,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几个月以来,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情感来帮助这对夫妇改善生活。简而言之,我采取了许多爱的行动——聆听、服侍、同情、批评、饶恕、肯定、分享。而在付出这一切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他们了。&amp;lt;/p&amp;gt;</p>

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因为我很圣洁,很属灵?根本不是。这是因为我趔趄着去实践路易斯所说的那个实用原则。尽管我不喜欢他们,但我用实际行动爱他们,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的情感逐渐与我的行为达到了一致;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不可逆转。那些不可爱的人,你若不放弃他们,而是持续地去爱他们,最终他们会变得可爱起来。&amp;lt;/p&amp;gt;</p>

我们的文化总是说,爱的感觉是爱的行为的基础。当然,这不无道理。但更准确的说法是,爱的行为可以引发爱的感觉。说到底,两人之间的爱绝非跟着感觉走,也不仅仅是履行责任。夫妇之间的爱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感觉和行为的共生混合体。说了这么多,我们还得注意一点:感觉和行为,我们只能控制后者。爱的行为才是我们每天所能持守的承诺。&amp;lt;/p&amp;gt;</p>

§ 爱的决定&amp;lt;/p&amp;gt;</p>

这个原则对婚姻本身有多重要?至关重要。在《以弗所书》5:28,保罗说:“丈夫应当爱妻子。”他在25节已经讲了丈夫要爱妻子,但在28节,为了讲得更清楚,保罗用了一个特殊的动词,这个动词强调责任。保罗的话非常明白。他向丈夫发出明确的命令——丈夫应当爱妻子。情绪是不能命令的,只有行为才能命令,可见保罗所发的命令关乎行为。他不在乎丈夫某时某刻感觉如何——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去爱妻子。&amp;lt;/p&amp;gt;</p>

这是不是说,你可以随便找个人结婚?你不需要爱自己所娶(嫁)的人?感情在婚姻里无足轻重?当然不是。我不是叫你故意找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但我可以保证一点,不管你和谁结婚,你迟早会失去恋爱的感觉。强烈的爱意和快乐不会持久,也不可能持久。甚至还没等结婚,你就已经从头到脚都麻木了。这种事很常见,因为我们的情绪与很多东西紧密相关:生理、心理和环境。你的感觉起伏不定,如果你听信文化对“爱”的定义,一旦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说,这不是我应该娶(嫁)的人。我们的文化推崇浪漫的激情,所以我们说:“假如这是我应该娶(嫁)的人,我的感觉就不应该如此起伏不定。”在《返璞归真》“基督徒的婚姻”一章中,路易斯写道:&amp;lt;/p&amp;gt;</p>

小说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要你找对了人,就可以永远沐浴爱河。结果,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沐浴爱河,就认为自己找错了人,应该换一个——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换了之后,新恋情的光芒仍会褪去,就和从前一样……&amp;lt;/p&amp;gt;</p>

任何人际关系总有疲倦的时候——爱的感觉似乎枯竭了。而且,正是在这种时候,你更要记得婚姻的本质是盟约,是献身,是将来爱的承诺。所以,怎么办?你要采取爱的行为,即使没有爱的感觉。你可能感觉不到温柔和同情,不想讨好对方,但你的行为必须温柔,你必须体贴、饶恕、帮助对方。并且,如果你这样做,随着时间推移,你不仅可以走过感情低谷,而且这些低谷会变少变浅,爱的感觉会日益稳固。要是你下决心去爱,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amp;lt;/p&amp;gt;</p>

基督说,人若不先死,就不能真正活着。我想,基督这句话包含了上面这层意思。“想留住新鲜的感觉”绝非好事:实际上这是最坏的事。让新鲜感离开吧——让这种感觉死去,度过这段死亡期,随后进入无声的关爱和幸福——你会发现自己活在一个日日常新的世界……&amp;lt;/p&amp;gt;</p>

人怎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我想或许会是这样:刚受到某人吸引的时候,我们想:“真想永远这样!我不想失去这种激情。”但是,前面讲过,这种自私的冲动是不能持久的,也不能让你在“学着去爱你真实的配偶”这条路上走很远。借用路易斯的比喻,你必须首先“治死”这种不成熟的“爱的肉身”,然后它才能复活,得到真正的生命。你必须持守你的承诺,坚持爱的行为和爱的服侍,哪怕——不,尤其——在你感觉配偶魅力衰减、在你看到配偶索然无味的时候。并且,一旦你这样做,就会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魅力”发生了转变,成了“真爱,谦卑而欣喜地接纳对方、欣赏对方”。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却是必然的。你的爱会渐渐成熟,变得更智慧、更丰富、更深刻、更坚定。&amp;lt;/p&amp;gt;</p>

可惜,很多人从来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接受了文化对“婚姻”的定义,并且,当激情消退之后,他们就不安分了。这种婚姻观让已婚者非常容易发生婚外恋,因为你自然会遇到其他更有魅力的人,让你感觉重拾激情。&amp;lt;/p&amp;gt;</p>

小说和戏剧还给我们另一个观念:坠入爱河是不可抗拒的,就像得了荨麻疹一样。而且,有些已婚者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们一旦感觉自己心里另有新欢,就会举手投降,屈服于情欲……但这岂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吗?岂不是我们自己让这种“喜欢”成为所谓的“坠入爱河”?当然,如果我们的脑子里全是小说、戏剧和靡靡之音,如果我们的身体里只有酒精,我们必定会把任何一种喜欢变成那种无法自拔的爱:就好像路上有车辙,雨水就会灌进去;如果你戴着蓝色的眼镜,当然看什么东西都是蓝蓝的。这是咎由自取。&amp;lt;/p&amp;gt;</p>

所以,如果有人说“我不需要一张纸来表达爱”,你可以告诉对方:“你需要。如果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爱,就是圣经所描述的,两个人一起分享生命,那你就没有理由不给对方一个承诺,一个合法的、永久的、排他的承诺。”&amp;lt;/p&amp;gt;</p>

? 讨价还价&amp;lt;/p&amp;gt;</p>

古时候,新娘是有价的。男方要去女方家,向女方的父亲提亲,献上礼金或礼物,礼的轻重取决于女方的相貌和男方的家产。我们看到这种事就大惊小怪,“哇,这些人的做法太糟糕了。”但是,今天我们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因为我们更民主——男人和女人现在相互买卖!——我们看见男人和女人相互打量说,“她行情不错”,“他值几个钱!”这些脱口而出的评价很说明问题。我们根据潜在伴侣的资产或赤字来给他们打分。并且,我们最终感觉自己想和这个人结婚,是因为对方可以给我们带来合理收益。今天,几乎不可能不用经济学思维,人人都在算计“我为婚姻付出多少,对方又付出多少”。并且,如果我们从夫妻关系中得到的等于(最好是多于,我们暗想)付出的,我们就是幸福的。&amp;lt;/p&amp;gt;</p>

但是,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会逐渐发现配偶的缺点。如果这些缺点不改正,并且,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没有从婚姻中得到最初投入所希望的好处,那么我们就会像商人一样采取行动,果断止损。如果收入减少,就要削减支出。于是,如果她没当好妻子,那我就不会像从前一样努力去作好丈夫。这似乎完全公平。“她没像以前这样做。所以,我干嘛要那样做?如果我得不到同样的益处,我就不需要在这上面投入那么多。”你在半清醒状态下对自己说,这样做恰好是公平的。但这其实是一种报复形式。&amp;lt;/p&amp;gt;</p>

你就是这样来为自己的退缩辩护的,但是,当然,你的配偶可不会这样想。如果我妻子发现我在情感上疏远她,不再积极满足她的需要或家庭的需要,她就会问心无愧地改变她对我的热情和委身。你们越觉得没有得到爱,就越少有爱的行动,也就越不想去爱,于是,双方都走入恶性循环,关系越来越冷淡。&amp;lt;/p&amp;gt;</p>

试想一下,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多么不一样。如果你有孩子,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接受圣经上这种爱的模式。&amp;lt;/p&amp;gt;</p>

新生儿是你见过最无助的人,每秒钟都需要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周七天。你做出巨大的牺牲,但孩子很长时间都不能给你任何回报。并且,虽然孩子将来可以给你爱和尊重,但永远不会回报你所付出的那些东西。孩子成年以后常常和父母闹别扭,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这时候你又要付出许多,并且依然不能得到什么回报。但每次不管他们是否回报你,你总是给予他们。&amp;lt;/p&amp;gt;</p>

不求回报地付出十八年以后,哪怕你的孩子在周围所有人看来都很普通,你还是忍不住要爱他。为什么?因为你不由自主地按照圣经的模式来爱他。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感受,采取爱的行动,正因如此,你现在对他有很深的感情,不管他是否可爱。&amp;lt;/p&amp;gt;</p>

所以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孩子离家之后,很多家庭会破碎。因为虽然父母以“盟约关系”(用爱的行动来加强爱的情感)来对待孩子,却用“消费关系”来对待婚姻,并且一旦失去爱的感觉,就会收回爱的行动。结果,忍耐了二十年以后,虽然他们对孩子的爱仍然牢固,但婚姻已经成了一具木乃伊。&amp;lt;/p&amp;gt;</p>

? 他没离开我们&amp;lt;/p&amp;gt;</p>

很多人听了这些话就会说:“不好意思,要是我没感受到爱,就没办法付出爱。我装不出来。我觉得这种方式太不自然了。”我理解这种反应,但保罗并没有让我们装模作样;他命令我们表里如一。“你们作丈夫的,要爱妻子,好像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amp;lt;/p&amp;gt;</p>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嗯,耶稣从十字架上往下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我要为你们舍命,因为你们很可爱。’不,他俯视众人,备感痛苦——我们全都不认他,弃绝他,背叛他——并且做出历史上最伟大的爱的举动,他没离开我们。他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路23:34)他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在他眼里本是可爱的,而是要让我们成为可爱的。我也要照样来爱我的配偶。”你要对着自己的心讲这样的话,然后履行你婚礼上的诺言。</p>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痞
官痞
官场本就是江湖,不同在于一个在草莽,一个在庙堂,一个刀光剑影,一个权谋论道。 秦川,一个奔走仕途的卒子,他并不迷恋权力,却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借机上位,因为他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使命。
佚名
姐姐好凶[七零]
姐姐好凶[七零]
叱咤风云的港城大亨梁大龙,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意外得知,他在大陆尚有一个外孙女。*顶尖间谍梁可风,穿成70年代来港寻父的孤女。可惜父亲续娶,亲爸变后爸。继弟继妹对她百般刁难,父亲继母甚至企图把她卖了,让傻子亲戚来爬她的床…懂唇语的梁可风洞悉一切,她磨刀霍霍给他们送去大礼:有人捂着被剁掉的手指,自首进了警署;有人被割掉宝贝,送进了医院;吓尿的继弟继妹在哀嚎声
四单铺
九零蜜宠:木系大佬逆袭搞钱日常
九零蜜宠:木系大佬逆袭搞钱日常
姜暖在十六岁那年死了,重生到了末世,又自爆后回到了第一世。夏暖发现自己木系异能和异能宠物也跟着自己穿越过来了。很好,扭转一家人的命运的命运就靠你们了。第一:阻止爸妈和舅舅换房子。第二: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和家人站到更高的地位。第三:揭露私人医院为有钱人偷取他人器官的事实。第四:干翻富家女一家为了自己一家人报仇。某人:小丫头,你是不是还忘了一件事情。夏暖:啥
柠檬糖
女主她有八百个心眼[九零]
女主她有八百个心眼[九零]
楼小乔腰细腿长,杏眼桃腮,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美人。一觉醒来,她穿成年代文里面的苦逼原配,为了拿到孩子抚养权能净身出户的伟大妈妈。前夫出轨后不仅嫌她丑,还嫌她俗,逼着她为了孩子净身出户。看着即将签字的离婚协议,楼小乔很大度的改口:“我是一个很庸俗的人,既然你那么喜欢孩子,我也不好同你争,孩子们都给你,我只要那些旧房子和存款,请你们一定要白头到老哦。”前夫:……
溜溜猪
缘来还是你
缘来还是你
在分手后地五年,温妍与顾墨琛再次相遇。彼时,她是产科主治医生,而他却是产妇家属。 她本以为这只是自己平静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却不知在把她拉下公交车的那一刻起,顾墨琛便没有再一次放手的打算。 重逢就像是一场甘霖,使得沉寂多年的爱意肆意生长,一发不可收拾。
仙女有点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