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值后,王剪去两个宣纸铺转了一圈。 发现里面人满为患后,并没有进去,而是直接去魏国公府跟房玄龄学习。 宣纸的爆火,这是毫无意外的,就看,但是再厉害的人也会灵感匮乏,如果作不出诗词,也是人之常情。 “臣,试一试吧。” 王剪睁开眼睛,脸色淡然地说道。 在他的脑海里,已经想好一首合适的诗了。 诗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首七言古诗。 王剪站起来的时候,鼓瑟琴弦瞬间停住了,就连舞蹈的歌姬也停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王剪身上,静待他接下来的大作。 王剪站在原位,背负双手,开始高声朗诵起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所有人听完这首又长又奇怪的诗,一时间愣住了。 不懂诗词的人,心里非常纳闷,他们心里都冒出同一个想法。 “这哪里是诗,这不就是行文么?” 不过他们并没有发表看法,都等孔颖达、虞世南等人的评价,免得说错话闹大笑话出来。 过了十来个呼吸的时间,孔颖达率先评价道。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其质量可与千古名诗相较!” 紧接着虞世南、高季辅、褚遂良等人纷纷说道。 “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从此诗可看出,王御史大夫,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呐!” 他们的文学造诣极深,如果让他们作诗,可能作不出来。 但是他们文学鉴赏能力,绝对是当前大唐的佼佼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魏征念着这两句诗,随后高声感慨。 “御史大夫年纪虽幼,为国为民的心却比天高啊!” 听完魏征复述的这两句诗,太极殿内所有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王爱卿此诗做的好!”李世民赞赏地点头后,转头站起身对朝中大臣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作为父母官,一定要有王爱卿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 “朕,与你们共勉!” 李世民话音刚落,朝中百官起身拱手行礼。 “臣,遵令!” 这首诗后劲极大,接下来的时间,大家都在细细回味。 礼部尚书豆卢宽看了王剪一眼,随后出班启奏道。 “陛下,臣听闻长安城新开两间马家庄宣纸铺,他们贩卖的纸质量极好,且价格为2文一张。” “臣建议,以后朝廷统一采购马家庄的纸,不仅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支出,而且纸张还好用。” “这是臣幼子昨日在马家庄宣纸铺买的纸,还请陛下查阅。” 豆卢宽拿出几张洁白的宣纸,一些呈给李世民,一些呈给前后的大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