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牛和犁交给屯田司的人后,李世民兴奋地走回去。 “王爱卿,这个新犁太好用了,我大唐子民开荒耕种会更加容易。” “快说说,这个犁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李世民双眼发亮,欣喜地说道。 王剪早已做好准备,当即把曲辕犁的诞生故事,经过一番修饰说给李世民听。 “陛下,这两日臣和太子殿下准备指挥番薯耕种时,太子看要两头牛才能拖动犁,于是提出了一个疑惑。” “太子说,我大唐的耕牛本就极少,二牛犁地更是浪费,要是能做到一牛犁地就好了。” “于是臣和太子便绞尽脑汁,经过多番的改进实验,发现把长直辕改成短辕后,操作更灵活省力。” 王剪编起故事毫不脸红,把曲辕犁的功劳往太子身上搭。 一旁的李承乾就没有王剪这么厚脸皮,他有些心虚地抓着衣角。 听到曲辕犁的诞生,竟然是李承乾提出来的。 李世民欣慰地看着这个乖巧懂事的嫡长子,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开怀大笑说道。 “高明有心了,懂得为父分忧!” 得到父皇的夸赞,李承乾心里一喜,紧张感也降低不少,他摇着头说道。 “父皇,犁的改造都是王大哥做的,孩儿不敢居功。” “还请父皇给王大哥封赏。” 李承乾对他充当工具人的身份,很有自知之明。 他都已经是太子了,封赏对他来说微乎其微,只要沾点名头提升名望就行。 “有功则赏,父皇岂会赏罚不明。”李承乾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听的满心欢喜。 这孩子,越来越有明君的样子了。 “王爱卿,鉴于你和太子革新曲辕犁有功,朕正式封你为屯田司员外郎。”李世民当众宣布对王剪的奖赏。 把暂代二字摘掉后,王剪正式成为六品的员外郎。 “臣,谢陛下隆恩!”王剪欣喜地拱手行礼,随着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还请为新犁起名。” 李世民思索片刻,一个名字瞬间涌上心头。 “叫贞观犁如何?” “贞观犁,好名字!”房玄龄和王剪等人,纷纷鼓手拍马屁。 于是乎,曲辕犁变成了贞观犁,在李世民身上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跟在身后的史官,连忙把这一幕记载下来。 第二天朝会。 群臣看着李世民脸上带着喜色,心里一个咯噔。 不会有神医出手,把杜如晦给救活过来了吧! 这帮人暗地里交换眼神,脸上也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李世民目光如炬,双眼把群臣扫了一遍后,最终在王剪的身上停了下来。 众大臣顺着李世民的视线,一下把目光放在靠在柱子,正打着瞌睡的王剪身上。 “原来是王剪此子。” 知道不是因为杜如晦病情好转的原因,大部分有小心思的大臣也放心下来。 最近也没听说有特别的事发生,王剪那厮又搞什么花样出来? 在他们满肚子疑惑时,李世民的声音,把他们的目光拉了回去。 “诸位,朕给你们看一个农具,来人把贞观犁搬上来。” 守在大殿外的一个屯田司的人,听到李世民的指令后,扛着贞观犁走进大殿。 两侧文武大臣的目光,疑惑地盯着这个曲辕的犁。 李世民站起身,给一众大臣介绍。 “诸位,此犁名叫贞观犁,是王剪和太子一起制作而成。” “朕昨日已试验,此犁可一牛拉动,不仅灵活轻便,而且翻土的深浅也可控制。” 听完贞观犁可一牛拉动,这帮文臣武将的目光一亮。 他们这帮人以及背后的家族,所拥有的田地数不胜数,而且还有很多未开荒的地。 有了贞观犁,土地开荒和耕种,也更加方便。 “恭贺陛下得此神犁。” 众大臣纷纷朝着李世民恭贺。 作为研制贞观犁的大功臣王剪,则被这帮马屁精给忽视了。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顺着朝臣恭贺的话,他宣布了对王剪的封赏。 “王爱卿革新贞观犁有功,今日起正式任职屯田司员外郎,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 百官齐声应道。 听完李世民对王剪的赏赐,王珪和崔义玄等人也没有跳出来阻止。 在他们看来,暂代屯田司员外郎和转正,并无区别。 他们也不想因为这点事,惹得陛下不悦,以免对他们后续争夺右仆射不利。 李世民转头看向将作监的主官。 “将作监尽快把贞观犁的技术摸透,多赶制贞观犁,优先发放给缺少男丁的百姓。” “具体的标准,待尚书省和工部商议好,再给你们出明文。” 将作监是一个身形佝偻的老者,他站出来恭敬地行礼。 “臣,遵命!” 将作监最近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是他今年以来第一次出班回话。 “贞观犁是王爱卿做出来的,有不懂的可多向他请教。”李世民接着又对将作监主官说道。 “是,陛下。”将作监主官恭敬地行礼回答。 不过他并没有正眼多看王剪。 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犁而且还有现成的,他的人要还做不好,可就说不过去了。 李世民看到将作监主官这副姿态,显然没把他的意见听进去,他的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这个老古董,看到王剪年纪小而轻视。 要是制作贞观犁的速度慢,耽误百姓下半年的耕种,可饶不了他。 李世民特意找王剪了解过,要想大规模快速制作贞观犁,必须采用流水线的制作模式。 了解完流水线生产后,李世民恨不得让王剪兼任将作监一职。 和王剪一对比,李世民发现五监这帮人,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才。 朝会结束后。 王剪和李承乾,带着屯田司的人开始种番薯。 没有番薯藤蔓,只能用番薯来育薯苗,前期会麻烦许多。 将近3700斤番薯,整整种了两亩地,等番薯苗长出来后,差不多可以种50亩。 “王大哥,把番薯埋进土里就可以了?” 李承乾看到种植番薯这么容易,满脸疑惑地说道。 “太子殿下,这是培育薯苗的第一步,等番薯发芽和长出藤蔓,到时候还有不少活。”王剪笑着给他解释。 李承乾似懂非懂的表情。 两人并肩走在田陌间,王剪低声询问道。 “殿下,臣和你说的开设工坊制作贞观犁,工坊的场地定下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