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剪家后院的番薯地。 番薯准备收成,这片围起来遮挡用的篱笆也没有用处。 房玄龄对一旁的甲士下令,把四周围起来的篱笆通通拆除。 一片绿油油的番薯叶子,便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房玄龄挥了挥手,身后跟着的甲士便快速地把这块地围了起来。 李承乾第一次看到番薯的叶子,好奇地蹲下身子,托着一根番薯枝蔓仔细地打量。 他实在想不通,这一根根小小的藤蔓,都还没他的手指粗,王大哥竟然说这玩意能够做到亩产千斤。 王剪对站在身后的二蛋说道。 “二蛋,你带仁贵他们去院子里,把那30把锄头拿过来。” “嗯。” 二蛋几人点了点头,很快他们把锄头抱了过来。 王剪从二蛋手中拿出两把崭新的锄头。 在一众侍卫死死盯着的目光下,王剪把锄头递到李承乾和房玄龄的手上。 王剪朝两人拱手,脸上带着几分笑容。 “太子殿下,房相,番薯的第一次出土面世,还请二位贵人来。” 房玄龄抚着短须,庄重地看着李承乾。 “请太子殿下先来。” 第一个把红薯挖起来的人,是要载进史册的,未来将成为一桩美谈。 他房玄龄可不敢跟太子争这个名声。 况且他前几日进宫面圣,把要去马家庄确认红薯亩产之事和陛下禀告。 陛下得知马家庄有亩产千斤的高产粮食,当时震惊地从龙椅上蹦了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实在走不开,陛下都想亲自去一趟马家庄。 最后陛下叫来太子,让他跟着去马家庄,见证番薯这等神物出土。 房玄龄便猜测出陛下的心思,这是为太子造势。 李承乾站起身来,表情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拎着锄头,认真地听着王剪讲解挖番薯的注意事项。 “殿下,挖番薯时从下面斜着挖,这样才不会把番薯挖断。”王剪拿着一把锄头,在一旁演示起来。 听完后,李承乾点了点头,高高抬起锄头开始挖起来。 他虽然养尊处优,也时常跟着父亲锻炼打磨身体。 力气比寻常的百姓孩子大。 而且番薯地的泥土比较蓬松,轻轻一锄下去就轻易地挖出一大块。 很快第一株番薯被李承乾挖了出来。 李承乾看到番薯,一脸欣喜地丢下锄头,弯下腰把露出大半的番薯拔出来。 在王剪的协助下,李承乾吃力地把番薯高高举起,大声高喝。 “第一株番薯,本太子挖出来了!” 只见藤蔓下,连着几根手臂粗的红彤彤的番薯。 王剪数了一下,一共有七条番薯,约摸有个十斤左右。 对此王剪并不意外。 不是因为他对番薯的产量自信,他也担心过后世的高产番薯,到这方世界会水土不服。 王剪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在昨天已经随机挖了十来颗番薯,提前知道这亩地的番薯产量。 “殿下千岁!” 围观的甲士纷纷高举手中的长矛,大声高呼起来。 声势浩大,震耳欲聋。 房玄龄看到那一大串的番薯,脸上露出了惊喜欲狂的表情。 他走到李承乾的身边,把番薯接过来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 房玄龄随即对身旁的甲士下令。 “来人,把这片地里的番薯,全部挖出来。” “挖番薯的人要千万小心,不要把番薯挖坏了。” 三十名侍卫脱下战甲,又把长矛交给同僚,经过王剪的简单培训,他们利索地干了起来。 在他们每人的身后,还跟着几个把番薯收集起来的甲士。 房玄龄转身走到王剪跟前,宽慰地拍着他消瘦的肩膀,声音有些颤抖。 “好小子,这可是泼天的功劳啊!” “如果陛下知道番薯这等神物的产量,定会龙颜大悦。” “等到年终述职,我会把你举荐给陛下,等着我的好消息!” 说完房玄龄重重地拍了王剪的肩膀几下,满脸的欣赏之意。 虽然还没有把所有的番薯都挖出来,可房玄龄看着地上已经挖出来的一大堆番薯,便知道这番薯的产量不会低。 “小子谢过房相栽培。”王剪一脸感激地朝着房玄龄拱手。 说完后,王剪趁无人注意偷偷地活动了一下肩膀。 没想到房玄龄这么大的年纪,手劲可一点也不小。 这年头的文人,也不是好惹的角色。 李承乾这小正太看到房玄龄夸赞王剪,也正着身子走了过来。 他有样学样,高抬起手也轻轻地拍了拍王剪的肩膀,脸上带着一抹喜悦。 “王大哥,等我回皇宫,也跟父皇禀报你的功劳。” “谢过太子殿下美言。”王剪也给李承乾行了个礼。 人多力量大,一亩番薯地在几十人的劳作下,很快挖的差不多。 王剪小声对身后的二蛋说道“二蛋,去我房间把两把秤拿过来。” “顺便把桌椅和上面的笔墨纸砚,也搬过来。” 东西都拿过来后,王剪让薛仁贵四人两两组队,把地上挖出来的番薯开始秤出重量。 他则摊开一张宣纸,点上笔墨做记录。 统计的过程比较久,这部分工作不可能让两位大佬来做。 等他统计好,由李承乾在最后把番薯的总重量写出来即可。 “二十八斤。” “三十二斤。” “” 薛仁贵和二蛋轮流把秤到的结果说出来。 李承乾和房玄龄两人则安静地站在王剪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剪在纸上不断记录的数字。 王剪捣鼓出来的数字,他们俩人也学了,所以能看懂。 有甲士给他们搬来椅子,他们都没心思坐。 大半刻钟后,地上所有的番薯都过了秤。 王剪把总量统计好,轻舒了一口气。 站起身,把记录番薯重量的纸张递到李承乾的手上,拱手轻声说道。 “幸不辱命,番薯亩产3765斤!” “吸!” 李承乾和房玄龄两人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最后一行蝇头小字上。 李承乾握着宣纸的手,都因为激动而颤抖起来。 “亩产3765斤,这简直就是神物!”房玄龄低声呢喃起来。 这个数字对他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普通农作物,亩产最高的也就三四百斤。 现在一下翻了十倍,这如何不让人震惊。 王剪低声对李承乾说道“还请太子殿下把番薯的亩产记录下来,且在一旁留下姓名,昭告众兵士。” “好!”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接过王剪递来的笔,把宣纸铺到桌子上。 郑重地把番薯的亩产写出来,又在一旁把他的名字和时间写了下来。 他写的字虽然不如房玄龄和马周两人,可比王剪写的好看的太多。 毕竟他父皇就是一个书法大师,又有一众大儒谆谆教导。 随便写都比王剪这样的野路子好。 李承乾写完后,爬到桌子上,高举着宣纸。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大声喊道。 “番薯亩产,3765斤!” “轰!” 四周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殿下千岁!” 所有人高呼李承乾的名字。 随行的史官,赶紧把这一幕记录下来。 这张宣纸,也将裱起来放到皇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