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卑职罪该万死。” 武成脸色一变,伏在马上躬身请罪。 “哼,回去自己领罚!” 李泰黑着脸。 说完后把窗帘放下,他圆滚滚的身子躺在软垫上,头枕在侍女的大腿。 初次接触,李泰只是浅浅试探王剪的态度。 他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王剪似乎并不想过早的站队。 “倒是个狡猾的人。” 李泰皱着脸,心里生出几分遗憾。 他的敏感性比较强,知道这个名不经传的王剪,迟早会在长安崭露头角。 毕竟能被父皇挂在嘴边的,无一例外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更何况王剪只是一个乡下百姓,连寒门都算不上,他的能耐可想而知。 越想越头疼,李泰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侍女则伸出修长白嫩的手,给李泰轻轻地揉搓脸上的穴位。 打井队员在家休整了五天,再一次扛起打井工具,带上干粮出发。 下一站的目的地是慈州。 距离远了不少,坐着马车也要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最近的县。 马家庄冗长狭小的道路上。 数百名身穿短袖和七分裤的女子分布其中,挥起锄头卖力地干活。 这帮女子爱唱歌,有人起了个头周边的人便跟着唱,莺莺燕燕的声音让人听起来非常舒心。 最近时不时地下一场雨,马家庄的泥路便泥泞不堪,到处都是小水坑。 于是王剪决定把道路重新修整,铺上一些石子和砖块。 村里还有三百多位没活干的大小姑娘,正好可以解决她们工作的问题。 每人每天给工钱15文。 这帮几个月都没活干的姑娘,总算是喜笑颜开。 干起活来,那叫一个卖力。 按照王剪的计划,这次只修整大路和村里的小道。 至于其他地方,王剪打算规划建房子的时候,再做统一的布局建设。 王剪站在路边,指挥着这些小媳妇干活。 忽然背后有一道惊喜的声音在叫他。 “王总管,陈师傅请你去造纸实验基地,有好消息!” 来人是一个身手敏捷的护卫队员,他被王剪派去协助陈工研究造纸术。 现在算半个技术研究人员。 “好,现在过去。”王剪回身应道,随后朝前方的马三爷招手“三爷我离开一阵,这里你来看着。” 马三爷停了下来,拄着锄头大喘着气。 “去吧,这里有我看着。” 说完马三爷又举起锄头,朝地上硬邦邦的泥土锄下。 王剪来到造纸实验基地,陈工正在投入地指挥工人干活。 他的左肩拄着一根新做的拐杖,站立比之前更稳。 这是王剪请马长寿做的拐杖,做为见面礼送给陈工。 王剪没有打扰他,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看。 进门口左侧的长长平板上,铺着一叠叠湿润的白纸。 每一张的白纸中间,都用一根细麻绳隔着。 平板的一侧。 立着一个呈三角状的铁箱火炉,里面堆满柴火,把火炉的表面烘的温热。 两个专门负责纸张烘干的女子,熟练地拿起一张张压过水的纸张,贴到旁边的大火炉铁壁上。 又拿起一把鸡毛帚子,不停地扫着纸张表面,让纸张和铁壁充分贴合。 不多时,纸张便烘干好。 女子熟练地把成型的纸张拿下来,放到平板上叠好。 王剪背着手往里走,看到两个护卫队员站在两个白色的池子前。 他们手里推着一个大木架子,架子上铺着一张草席。 随着他们熟练操作,池子里纸浆的纤维很快把草席铺满,他们把草席拿出来让上面的纸浆沉淀了一会。 待纸张定型时,他们把草席上的纸张放到下一个工序处。 “王总管,这是早上刚造好的白纸,你看一下。” 王剪看的入神,连陈工什么时候走到身边也没有发现。 听到陈工的声音,王剪侧过头一看。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光滑洁白的宣纸,如果不是凑过去细看,根本看不出上面的杂质。 “这么白!” 王剪接过白纸,摸了摸纸张的厚度,和后世常用的a4纸张厚度差不多。 两只手抓起白纸的两端,轻轻地扯了几下,韧度也可以。 于是王剪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他看着头发乱糟糟的陈工,毫不吝啬地夸赞。 “陈师傅,你太了不起了,这就是我要的宣纸!” “现在就可以生产贩卖了!” “好,太好了!” 王剪举着白纸,前前后后地打量起来,嘴上笑的合不拢嘴。 原以为砖厂会率先做出合格的红砖,没想到不抱期待的造纸术率先有了突破。 “陈师傅,给我好好说说技术突破后的宣纸生产。” 陈工听到本事巨大的王总管如此夸赞,心里涌现出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他朝王剪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笑着说道。 “王总管,我们到办公室详谈,这里湿漉漉的味道也大。” 陈工的办公室比外面好不到哪里去,里面推着各种工具。 办公木桌上,铺着一大摞写满文字的实验纸。 陈工红着脸,把桌子上的纸张收拾好,摸着头羞愧地说道。 “王总管,我邋遢惯了,环境比较脏乱。” “乱而不脏,挺好的。” 王剪帮他收拾了一下,这才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两人坐下后,陈工开始给王剪介绍起新技术。 “王总管,我根据你指点的改进建议,做了多次的尝试,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陈工激动地看着王剪,接着说道。 “首先是原料的软化,蒸煮比浸泡软的更快,不过蒸煮后的原料做出来的纸张很粗糙。” “经过大量的测试发现,蒸煮的过程中加入草木灰做的碱水,可以保证原料不被热水破坏。” 陈工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宣纸,递到王剪的手上。 “这上面记载的便是碱水的制作方法。” 王剪摊开宣纸,认真地看起来。 陈工接着说。 “纸浆的漂白倒是简单许多,放进石灰池中即可,不过要把握好时间和石灰的用量。” “最后纸张的烘干,也多亏了王总管做的这个三角烘干器。” 陈工钦佩地看着王剪。 有了这个烘干器,就可以人为快速烘干纸张水分,从而快速把纸张做出来。 不再需要用阳光晒干,避免天气不好造成的诸多不利因素。 王剪把纸张放下,对神色激动的陈工问道。 “纸张的生产周期,大概要多长时间?” 陈工神色很快平静下来,他低头回想了一下,旋即抬起头对王剪肯定说道。 “一批白纸的制作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 “不过白纸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中途不需要停工!” 陈工的回答,让王剪非常满意。 一个月的生产周期,听起来很长,可对这个时代的造纸技术来说,已经大大缩减了。 要知道官家的造纸术,一年才能造一批纸。 “陈师傅,恭喜你在技术上有大突破。” “年底我会统一给你们发奖!” 王剪兴奋地离开了造纸实验基地。 现在造纸术突破,可以着手建造纸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