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的过错,不过是失策而已,智者千虑,尚有一失的时候,平常人思虑,没有不想着以求万全的!”</p>
“但如果因为有一次失误,便置之死地的话,那今后有奇谋妙计之人,谁还敢随便说出来?”</p>
“这件事关系到朝廷今后的言路,并不是因为臣私自偏心于张浚啊!”</p>
赵构看赵鼎说的言辞恳切,方才动容。</p>
遂撤销了贬黜张浚前往岭南的成命。</p>
张浚虽然不用去岭南了,但是还是被撸掉相职。</p>
改为“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p>
至此,淮西之变的处理结果便告一段落。</p>
总结来说,因为张浚的用人不当,加之操作失误,导致帝国一下子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p>
但是最终责任,还是定在了军队身上。</p>
所以,对张浚的处罚也算是高拿轻放,仅仅贬了个职而已!</p>
按理说,就张浚的这等“祸国”行为,砍头也不为过!</p>
贬职算怎么个事儿?</p>
有时候在朝堂上说错一句话,还被贬职呢!</p>
两相比较,这对国家的伤害性有可比性吗?</p>
也就是说,在宋之一朝,无论文人再怎么混球,关键时候他们这帮文官集团,还是会“官官相护”的。</p>
这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不能丢!</p>
至于伤害?</p>
他们各个都是“乾坤大挪移”的高手,直接转给武将那帮大老粗去买单就好了啊!</p>
这可是基操!</p>
哎!</p>
这都什么事?</p>
也难怪宋之一朝,武将始终硬不起来!</p>
天天被皇上防着,被文官看不起,处处遭受排挤,关键时候还得背黑锅,能硬的起来才有鬼!</p>
一个连国家最高领袖,都不重视武将和军人的地位。</p>
你如何指望这个国家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欺凌?</p>
就好比自家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家长问都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劈头盖脸的把自家孩子一顿削!</p>
这是赵构没赶上孩子青春期叛逆,否则你试试?</p>
抛开那些烦心事,赵构当天对于这位“两落三起”,第三次出任首相赵鼎同志,还是十分满意的!</p>
果然,不断的下放基层工作,还是很能锻炼人的嘛!</p>
赵构直接授予了赵鼎组阁的专断权。</p>
也就是说,赵鼎可以单独决定组阁人选。</p>
面对这份信任,赵鼎没有得意忘形,他只提议了一个自己的工作搭子,其余的人还是交由皇帝做主。</p>
而这个人就是——王庶。</p>
一个曾任大宋西军总司令长官的主战派选手。</p>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赵鼎的本意,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其实他还是比较中意于秦桧的,而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么选的。</p>
原因有二:</p>
其一,赵鼎早就看透了赵构的小心思,他就是想要借助秦桧和金人的关系渠道求和,选择秦桧也属于投赵构的心思。</p>
其二,因为淮西兵变的事儿,使得南宋一下子失去4万主力部队,而伪齐则是平白多了4万战力。里外里算下来,这就相当于8万人的损失!</p>
此消彼长之下,南宋战力明显拉跨一大截。</p>
赵构也不得不由“攻势”转为“守势”,这也是他提拔赵鼎的一大原因。</p>
而赵鼎本身,就属于维稳系的“主和派”代表。</p>
最大的执政特色便是“稳定压倒一切”!</p>
比如建议赵构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杭州,以避兵锋……</p>
但是,这一次,他却坚定的选择了势弱的“主战派”代表王庶搭班子!</p>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两个人——宋齐鲁和张浚!</p>
宋齐鲁作为会长,派王文和岳父林雪原专门前来给赵鼎做的思想工作,就怕这老倌一执拗到底。</p>
他们给赵鼎细数了当前的形势,以及同盟会下一步的动作计划。</p>
并陈述了赵构求和,并不一定非得仰仗秦桧。</p>
打服了金国,不照样能让对方老老实实坐下来说话嘛。</p>
而且,交接班的张浚,因为在淮西兵变的事上,被秦桧从背后捅过刀子,以他的小心眼,岂能让秦桧痛快?</p>
所以还特意交代赵鼎这位“老好人”,多加提防着秦桧个“大阴货”。</p>
因为张浚早就看出来,秦桧是和他自己一样的人,野心极大!</p>
而且对权利的渴望程度更强,他怕赵鼎自己的这位好大哥,斗不过秦桧而吃亏!</p>
所以,赵鼎这次之所以极力捞张浚,就是为了“投桃报李”。</p>
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一不小心之下,还误伤了友军岳飞……</p>
但是,他还是谨记宋齐鲁和张浚的嘱托,不能和秦桧共事!</p>
尤其是不能再轻易上当,主动请辞!</p>
至于秦桧,怎么说呢?</p>
他就是个政治大骗子、外交大忽悠!</p>
骗完赵构,骗张浚,接着骗赵鼎。</p>
他就在赵构的眼皮子底下不停的闪转腾挪,而且每次都成功了。</p>
这说明什么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