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走进对方的世界 在辽王遐想的时候,老朱也吓了一跳,怎么自己想的,这臭屁儿子怎么都知道?难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等解缙扶着刘三吾退出的时候,辽王也起身准备离开,老朱又将他留下。 只听老朱继续问道:“朕这次亲自殿试,专门录取了北方省份五十名士子,你以为如何?” 辽王淡淡地说了句:“陛下英明”,便起身打算离开。 他现在对开科取士真是一点也不感冒,辽东有辽东的人才培养方式。 老朱问道:“你好像对朕不耐烦?就这么不想陪朕再说说话?” 辽王只好又退回来,一脸便秘地答道:“沈阳城还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我哩。” 老朱就问:“你手下不是有人么?” 一听老朱提到人事,辽王脾气又上来了,没好气地答道:“我好不容易培养个黄湜,被你撬走了,培养个方孝孺,又被你撬走了。蹇义和曹楚材从长春调回沈阳城不久,不熟悉情况。好多事情我不操心谁操心?” 老朱又问道:“朕看你王府那几个官员,比朕的六部官员强多了,把辽东治理比直隶还要好。你再陪朕说说话,朕打算给你辽东十个进士名额。” 听老朱要给好处,辽王又本能地坐了下来,只是继续摆出一副苦瓜脸,大吐苦水: “陛下,不是我不耐烦,好多事情真的要找曹楚材和蹇义商量。鹤城卫好不容易打出来了石油,因为铁柱的事情,快中断了一年。” “易信已经把整条六、七千里黑龙江都探索完了,不能说有几个部落头人送了几个破玛瑙石头、几张貂皮,就说这是你大明的吧?总得派官设治吧?” “否则的话,那里的部落头人明年再送蒙古人一些土特产,那不又成了蒙古人的地盘了吗?” “大能要南征,辽东官兵连年征战,人老师疲。我准备将一半士兵复员,再招一批新兵。” “去年冬天太冷,盛宣远在唐朝当年的黑水都督府旧地,河里的冰快有六尺厚了,春天那里发生了凌汛,冲垮了营房,冻死冻伤不少人,现在要善后。” “张玉经营的海东都司,也是极寒之地,要提前准备好过冬物资……” 对于辽王的诉苦,老朱只是半信半疑。儿子越是不想和他亲近,他越想和他亲近。 他寻思半天,果断打断了辽王的诉苦,说道: “不要说了,这些事都可以先放一放。前几年,太子说你想在每年科考中给辽东几个名额。朕当时觉得你是胡闹。经过这次科考案,朕现在改变想法了。” “朕准备今后科考南北士子分开考试,分设南北榜,各取士子五十名,形成定制。此外,辽东虽未建省,远超内地,所以朕专门给你辽东十个名额,以示优待。你看怎么样?” 辽王答道: “你总算办了件管长远的事情。从立国之初,就该南北分榜了。自靖康之变以来,北方千万汉人百姓脱离华夏已近三百年,不喜欢读书,文章自然比不上南方。” “但是,长此以往,北方士子没了进阶之路,不出十年,你视北方士子如草芥,士子恐怕也要视你如寇仇。恐怕到时候不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真不知到时候又会有几个黄巢、张元出现,与大明为敌?” 辽王所说的黄巢、张元这两个典故,老朱虽说是个文盲,也是从宋濂、刘三吾等大儒那里听说过的。特别是张元落?到边疆历练几天,就相互吹捧‘知兵’。要是朕,绝对不会用这些误国之臣的。” “朕立国以来,为何始终坚持军功封侯?就是担心这些书生空谈误国。齐泰多次想领兵征安南,朕始终没有答应。” “不过朕更担心,如果让南方士子垄断考场,恐怕会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为害更大。” 辽王又说道:“这个自然,自古以来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只恐怕朝内已经出现浙党、赣党、闽党、楚党。反正你有的是手段,他们搞阴谋,你搞阳谋,狠狠地打他们的屁股就是了。” 辽王从来没有和老朱讨论朝堂党争之类的问题,但是今天却好像相互走进了对方的思想世界,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近。 在听到老朱果然要开创南北榜,并且要特批辽东十个指标时,辽王心里对老朱还是高看一眼的。 科考之弊端不仅仅是八股取士的局限性,不能真正发现人才,往往还会伴随斩不断、理不断乱的党争。 同一年高中的,要建个同年群;同一个省的、府的、县的,要建一个乡党群;同一个姓的,要建一个家族群;同一个主考官选拔的,要建一个师生群。 即使没有其他共同点,那也没有关系,干脆成立一个君子党,党同伐异,不加入本党的都是小人,大家党同伐异,唾沫星子淹死他,以笔为刀砍死你、。 大明立国不久,南方籍的官员就敢明目张胆地在科考中大小通吃,可见气焰之嚣张,吃相之难看。 这和北宋立国初期,以寇准为代表的北方士子千方百计打击南方读书人是一个德行。 谁说读书人读的是圣人之言?四书五经只是他们争权夺利的一个道具罢了。风声雨声读书声,遮不住其中的阴谋诡计、刀光剑影。 如果老朱此时不以雷霆手段予以遏制,恐怕东林党争会提前两百年。 即使没有宦官专权,控制朝政后的文官集团内部也要斗个鸡毛鸭血。后来江西才子控制大明朝政后内斗少吗?湖湘文人大帅们掌控晚清军权后内斗少吗? 所以伟人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辽王觉得南北分榜真正的意义不是预防科举腐败,而是尽可能地遏制地域间的党争,增强落后地区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避免国家分裂。 就像后世高考,西部地区高中生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你不在政策上照顾照顾,怎么让他们和内地从小搞双语教学的考生们比?西部地区的年轻人都上不了大学,只能从事底层摆地摊、卖烧烤的低端职业,又怎么会认同中央的权威? 辽王最初建议太子每年给辽东几个进士指标,其实也是这样一种考虑,借鉴后世高考移民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内地士绅向关外移民,从而起到平衡边疆的作用。 后世学生不是羡慕边疆地区的高考分数线低吗?那好,要么让你当官的爹妈申请援助边疆,要么让你做生意的爹妈到边疆投资买房。这样你的户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落到边疆地区,享受边疆高考福利。 你那个分数明明在内地连个211都上不了,这时候却能考上清北。边疆也因此多了一批人才和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西部之间的差距。 这是个双赢。否则,只会让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离心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