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中有无尽的痛苦,却又异常的平静,他现在要看看自己的好大哥,到底要对自己再做些什么。</p>
能不能有什么出乎意料的招数,如果没有的话,那可就太过于无趣了。</p>
“文公,这就是你想要让我经历的吗?我现在的选择是正确的吗?</p>
一定是的,因为我现在心中无比的平静,我将会是正义的那个人。”</p>
……</p>
在一个阴云密布,即将暴雨倾盆的午后,一辆马车却从长安外疾驰而来,带着些许的尘土,然后直接进入了秦王府中。</p>
车帘掀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走出,俊朗非凡,正是洛玄夜!</p>
李世民直接一把抱住他,眼泪落下,不曾说话,洛玄夜同样轻拍李世民后背。</p>
仿佛是在回应当初的那一句话。</p>
关山万里,只要你一封信,我就回来!</p>
这是我的承诺!</p>
————</p>
上每岁赐玄夜者,倍于诸亲王,有司奏之,于礼不和。</p>
上乃敕曰:“周郡王公忠体国,自古鲜有,故朕爱之。”</p>
殿上又对群臣曰:“周郡王天资高卓,礼乐射御无不精妙,懿德美行,朕不表之,何以大行于世,人何以尽知。”</p>
及朝会后,上又慨然曰:“朕在潜邸时,周郡王曰:‘关山万里,有言乃还!’</p>
朕深念之。</p>
朕实知不妥,然心绪至此,不能制也。</p>
众卿所奏亦无过,朕当着私库以赐,众卿切勿再奏。”</p>
时人谓玄夜,“郡王何不辞也?”</p>
玄夜正曰:“陛下赐之,乃念旧日情谊,我亦念之,天下纷纷,有此念,幸也,何以辞之?</p>
但当为陛下尽忠而已。”</p>
上悦,有司乃止,恩宠若旧,愈盛。——《唐书·周郡王玄夜世家》</p>
第879章 玄武门!</p>
在此时,京城酝酿着巨变,已经是许多人所知晓,太子和秦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是人尽皆知!</p>
李世民在拉拢许多人,自然不可能做的完全无缺。</p>
这段时间秦王府经历的事太多,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调走。</p>
这两个智慧高绝的人在被调走前,望着李世民的眼神中,有什么呢?</p>
期许。</p>
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秦王,如今您和太子间就像是水火一样,已经根本就不可能有共存的那一日,如果不及时动手,现在被调走的是我们,以后遭殃的却是您啊。”</p>
秦王府中被调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甚至就连程知节、秦叔宝这些人也多有被调离外州的,这是为了斩断李世民的羽翼。</p>
最大的一次外调就是洛玄夜,洛玄夜从晋阳起兵的时候,就在禁军中担任大将军,十年下来,根基极深,犹如老树之根,盘根错节,在禁军中的威望也极高,李世民在禁军中一半根基都在洛玄夜手中。</p>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却不说话,最后三人都失望离开,这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李世民。</p>
但洛玄夜一回来,长孙无忌就知道李世民在等什么。</p>
原来如此!</p>
秦王不可能坑洛玄夜,既然洛玄夜冒着生死之危回来,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p>
洛玄夜回来之后就待在秦王府,这件大事,只有最亲近的才能实行,三人坐在一起商议其中细节以及能够打出来的手牌。</p>
李世民先说道:“在长安的力量,太子东宫更强,姑苏郡王在长安,现在最强大的外援就是防备突厥的灵州都督李靖和行军总管李世勣,而且这两人都有能力和威望,如果能够得到这两人的帮助,就更容易成功。”</p>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洛玄夜就直接说道:“秦王,不妥,即便是你去信,李靖和李世勣也不会帮你,最多中立,我认为没有必要,冒着他们告密的风险,去拉拢。</p>
事发前,让玄镜住在秦王府,和王妃待在一起,如果真的出现意外事败的话,我们就火速前往洛阳,让玄镜前往江南,有这个外援足够。</p>
政变讲究的是一击必杀,这一点我们是占据优势的,秦王府的卫士都悍勇非常,我回来之后,我们控制禁卫,掌握玄武门的开闭,这一点就足够胜过十万大军。”</p>
听罢洛玄夜所说,长孙无忌同意道:“秦王,周国公所说有理,李靖和李世勣一向中立,不亲近王府,在这种时候,没必要拉拢。”</p>
两个肱骨心腹都不同意,李世民立刻就排除了这种想法,将李靖和李世勣的名字在名单中拿掉。</p>
确定了第一件事后,便是最关键的,“召回秦王府和天策府诸将以及幕僚,尤其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等人都是万人敌,在这种小规模的冲突中,极为重要。”</p>
烛火悠悠,映衬在三人的脸上,洛玄夜很平静,李世民隐隐有些痛苦,长孙无忌满是振奋。</p>
……</p>
秦王府中第一个知道洛玄夜回来的战将是尉迟恭。</p>
见到洛玄夜回来,尉迟恭极其激动,坐在洛玄夜对面时,尚且有些激动的坐立不安,明明是在室内,却有些挤眉弄眼的说道:“我还以为秦王真的犹豫,原来是在等青阳公,青阳公,是不是我们现在就杀进太子宫!”</p>